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一颗善良心,温暖贫困人
www.zjol.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6:19:0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记越城区塔山街道百草园社区张向云

  张向云是越城区塔山街道百草园社区的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现年71岁。她的生活全靠儿女们赡养。在社区里、居民中只要提起张向云,可谓是妇孺皆知,有口皆碑。她的“闻名”就是因为她“特别”的好心肠,同样是向灾区捐衣、捐被,她捐的是她自己一针一线缝起来的新棉衣、棉被;同样是和贫困孩子结对,她和儿女们一结就是7个。另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帮贫助困的善举。

  一个善良人的希望

  张向云没有退休金,全靠子女们的赡养,有2个儿子,5个女儿。她的家庭并不十分富裕。1997年7月,她从看电视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共青团绍兴市委组织一项“亲情助孤儿、爱心帮特困”的活动。于是她就打电话给她在银行工作的四女儿沈芬娟,要求她去证实有没有这件事。四女儿告诉她有这个活动。于是她便打电话给她的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要求她们回家参加她的家庭会议。她在家庭会议上对子女们讲:“我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家不可能过这样好的幸福生活。现在从电视上、报纸上、从希望工程上都能看到许多贫困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贫困,而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我心里感到很沉重。我觉得这些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哪像我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们不愁吃不愁穿,还能十分幸福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读书。两相对比,我觉得孩子们相差实在太远了。”她对她的儿女们讲,要响应团市委组织的献爱心“结对资助”活动,要求儿女们节约开支,把省下的钱用到献爱心的活动中去,在各自经济能够承受的情况下,结对资助因贫困无法上学的孩子们。她自己首先带头,拿出儿女们给她的2000多元抚养费与绍兴县平水镇祝家完小祝浩峰(男,10岁)小朋友结对资助。在她感染下,她的大儿子沈玉堂也积极响应与绍兴县王坛镇孙岙分校的孙相华(男,10岁)小朋友结对,四女儿沈芬娟与诸暨市三都镇中心小学章浩亮(男,10岁)小朋友结对,小女儿沈慧娟与嵊州市下王镇上店完小刘丽芹(女,9岁)小朋友结对。

  1999年2月10日,她又从报纸上得知,新昌县东铭乡里白岩村小学有一对孤儿姐妹需要帮助,于是她打电话给她的女儿沈芬娟,要求第二天一早去报社打听一下,想帮助这对“苦菜花”姐妹。2月12日一大早,她叫沈芬娟拿着1000元人民币和两只书包到绍兴晚报社交给记者,并表示她和她的大儿子沈玉堂愿意资助并办理了结对资助手续。开年后,她和她大儿子又叫她的儿媳妇赶到报社,托人给他们的结对子捎去学习用品及糖果点心等物。她的小儿子沈玉祥在她们的响应下也与新昌东茗乡里白岩村小学何锦婷(女,10岁)小朋友结成了资助对象。至此,共有7个贫困的孩子在她家儿女的资助顺利地读书学习。她真心希望这七个孩子在她们全家的资助下能够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的好心人都来关心那些贫困的孩子们。

  古城“希望工程之家”大团圆

  “来了,来了!孩子们,我们终于见面了……”1999年5月29日上午11时,张向云老太太一路小跑步出现在绍兴市区新建南路的一条小弄堂口。

  “奶奶,奶奶好,……”随着一阵齐刷刷的声音,7个高矮不一的孩子们下了车,随着张老太太踏入新建南路123号的门里。紧接着张老太太身后的是她的大儿子沈玉堂,三女儿沈丽娟,四女儿沈芬娟,小儿媳陶琴芳,他们手里每人都牵着一个孩子。

  年近古稀的张向云老太太率全家与结对的7个“希望工程”对子经报社的牵线搭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终于大团圆了。

  孩子们踏进家门还没有落座,张老太太便捧出几个给孩子们早就准备好的大包礼物:铅笔、笔记本、书包、漂亮的旅行袋……。“待会,吃完饭给你们买衣服去。”“吃呀,到了奶奶家,就像是自己家里一样好了。”张老太太和蔼地对孩子们说。

  来自新昌东茗乡里白岩村的3个小女孩子甭提有多高兴啦。鳗鳖蟹,鱼肉鸡,在张向云奶奶家里,她们吃到了许多叫不出名的菜。8岁的何美妃说;“这桌子上的菜她以前一只也没有吃过。”

  何美妃和姐姐何西妃是一对苦命的孩子。4年前父母双亡,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13岁的何西妃至今还没有吃到过一块西瓜。与这对苦命姐妹同村的何锦婷是张向云的小儿子沈玉祥结的对子。在7个孩子中,她的年龄最大,已经15岁了。张奶奶嘱咐她要好好学习。到了离别的时候,孩子们和张奶奶一家恋恋不舍……

  别人有困难,只要有能力,我是一定要帮忙的

  1999年冬至,一场大火烧毁了居民蒋国强的财产,张向云听说后,毫不犹豫地拿出1000元钱捐给蒋国强,使蒋国强一家感激不尽。对居委会的五保户她更是经常送衣送物,嘘寒问暖,亲如一家。

  2000年2月24日上午,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天还是很阴冷,市区新建南路上一辆人力三轮车载着一名年轻妇女和一名老年病人正向医院方向驶去。“是父女?”、“是亲戚?”,路人这样猜疑着,然而知情人却说:这是塔山街道新建南路居委会文明家庭张向云的儿媳妇带五保户老人魏友根去看病,这已经是第五次张向云自费替老魏去看病了。每次的费用都在三百元以上,使五保户老魏感动不已,逢人便说:“张向云一家人真是比亲人还亲,没有她们,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2001年6月份,市区西咸欢社区开展向辖区内一位生活贫困又患了白血病的妇女捐款活动,张向云拿出1000元钱让儿子送到社区,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留下姓名。

  张向云这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生为困难群众做好事数不胜数,她的事迹多次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报道,她总是说:“别人有困难,只要我有能力是一定要帮忙的。”普通的一句话,却体现着她那颗金子般闪亮的心。在她的教育影响下,她的儿女、媳妇都十分支持她,同她一起为困难户、五保户做好事。

  一点一滴暖人心 一针一线总关情

  大约在4年前,建南居委会组织居民向灾区捐衣捐被,张奶奶得知后,立即上街买来棉布、棉花,叫人裁好了新的被面,衣料,回家后就动手缝起来。她不会踩缝纫机,40多件棉衣和两条棉被就是这样靠她两只手一针一线地缝起来,当她将这些崭新的棉被和棉衣交到捐赠处时,在场的工作人员既吃惊又感动。这以后,给灾区人民做棉衣、棉被就成了张奶奶的“必修之课”。曾有人对她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亲手缝做衣服,又费钱又费力,捐到灾区又没有人知道是您捐的,何苦呢?”张奶奶笑笑,依然每年一针一线地缝着。

  2001年,上了年纪的张向云肩膀酸痛得历害,不能再长时间缝棉衣了,但她的心还是记挂着灾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她四处打听,哪里能买到便宜的御寒衣物。有一次,她听说城效有个服装厂倒闭后,有不少呢大衣要处理掉。她匆匆赶去花了400元钱买了20件,这些新衣服虽说款式过时些,但质地还不错,张奶奶买下后,叫上家里人,将衣服一件件洗了一遍。等灾区需要时,随时可以捐赠出去。然而她自己却有好多年没有添新衣服了。

  张向云就是这样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把“助人为乐”四个字写进了平凡的生活之中。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周若耶

相关稿件

新星之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