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让生态龙井茶香飘远
www.zjol.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6:24:0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记磐安县农业局特产站站长徐松青

  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美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洁净无污染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高山气候很适宜茶叶生产、保证茶叶的特有品质,因此,理所当然成为传统支柱产业。2002年3月,磐安被评为“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几年来,茶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斐然。2003年开发的“山旗”牌磐安生态龙井茶荣获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4年,“山旗”牌磐安生态龙井茶获中国宁波“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2003年,被省农业厅评为“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同年,被列入《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中试示范》项目基地县,其中94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作为职能部门的县农业局特产站功不可没,而站长徐松青更是倾注了满腔的心血——

  大力开发无性系良种茶园为做大茶叶产业夯实基础

  截止2002年末,磐安共有茶叶面积4.4万亩,但真正能出效益的只有3.5万多亩。由于相对规模偏小,制约了磐安的茶叶品牌与市场建设。因此,加快良种茶园发展步伐,迅速扩大茶叶生产规模,是做大做强磐安茶叶产业的当务之急。他到特产站后,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狠抓落实,两年内累计开发无性系良种茶8080亩。具体的做法,一抓组织发动,2003年组织12个产茶乡镇的乡镇长到福建省安溪县考察学习开发良种茶的成功经验,牵头组织成立茶树良种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有关乡镇建立实施小组,抓规划制定、修改和完善,抓工作协调,抓发展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提出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目标、重点、措施。二抓良种基地规划,针对基地的土质、海拔、坡度等因地制宜,确定栽培品种。随着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全县逐渐形成了玉山区域以加工龙井茶为主,安文、大盘区域以云峰茶为主的生产格局。根据龙井茶、云峰茶品质特征的差异,他带领特产站一班人在龙井茶产区引进推广以迎霜、龙井43、龙井长叶、浙农117、乌牛早为主的茶树品种,在云峰产区引进推广以迎霜、浙农113、浙农139为主的茶树品种。这些茶树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有利于提早开采期和采摘鲜叶品质的一致性,为提高龙井茶、云峰茶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抓技术服务,确保良种茶园的齐苗率和成园率。通过严把茶苗调运质量关、加强茶树栽培、茶园管理技术培训、推广等措施,使良种茶园的齐苗率和成园率都在90%以上;通过推广改春茶前剪为春茶后剪,施足秋基肥、早施催芽肥,适当降低茶篷高度等配套技术,使茶园早产、多产名优茶,提高经济效益。四抓基地创建,示范带动。“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民干”,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他兼任磐安县大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理着公司下属面积为213亩的县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示范基地。同时就地取材,选择一批科技意识强的农户作为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经验推广,有效地带动了全县茶树良种基地发展。五是抓苗圃基地立项,保障茶苗供给。为了确保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茶苗有效供给,全县建立以“浙农117”、龙井长叶、乌牛早等为主的200多亩良种苗圃基地,确保全县茶苗的有效供给。

  通过上述努力,全县无性系茶树良种得到迅速推广,2003年磐安被省农业厅评为“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目前全县茶叶面积已达到5.2万亩?熏茶树良种化率达到29.81%。

  大力推广名优茶机械炒制 提高茶叶炒制质量和功效

  磐安从90年代初引进龙井茶加工技艺以来,名优茶生产快速发展。但是手工炒制龙井茶,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磐安的茶叶产业发展。几年来,狠抓龙井茶机械炒制推广和规范,增强了茶叶发展后劲。一抓推广,扩大机制名优茶数量。2002年3月,他时任县农机管理站副站长,分管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为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需要,跳出农机技术推广单纯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框框,推进名茶加工的机械化进程,积极联合县特产站在尖山镇举办了磐安县首届名茶机械炒制演示会。演示会上,来自衢州、富阳、新昌等地的12家知名茶机制造企业到会现场演示操作,聘请了中国茶科所、省农机局、市农业局的专家和购销大户进行现场评审。前来观摩演示会的茶农达上万人次。这次演示会,使茶农充分认识了名优茶机械加工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纷纷争相购买名茶机械。演示会后不久,就着手建立了名优茶机械销售总行,举办名优茶机械加工培训班,大力推广名优茶机械炒制。目前,全县已拥有名优茶加工机械3200多台,年产机制龙井茶达280多吨,产值2400多万元,年增名优茶100多吨,产值增加1000多万元。名优茶炒制机械和技术的大力推广,使我县的龙井茶加工方式实现了质的转变,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抓规范,提高机制名优茶质量。在名优茶机械炒制的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生产的安全性、质量的可靠性、产品的标准性等。为了规范龙井茶机生产秩序,促进茶农安全生产,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2004年3月,他又牵头会同县农机管理站在尖山镇举办了龙井茶机械炒制评比现场会,全县21个龙井茶机生产厂家参加了比赛,县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及部分乡镇的有关人员和广大群众参加了现场会。评比会上,来自中国茶科所、省市质监、农业部门的12名专家,对厂家生产的龙井茶炒制机性能及机制龙井茶进行了现场评比,根据综合评比结果,推荐前5名企业向省农机部门申请茶机推广鉴定证。评比会后,和工商、质监、农机、安全生产部门一起,指导该5家茶机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帮助他们申请茶机推广鉴定证,对无标、无证的非法茶机生产厂家进行整顿,保护茶农、合法茶机生产厂家的正当权益;参与资金补助、用地用电优惠等扶持政策的制定,培育龙井茶加工大户和龙井茶加工厂。通过规范提高,现已有4家企业获得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证,9家企业通过标准备案获准生产龙井茶机。磐安的龙井茶机械炒制有了质的飞跃。

  注重无公害茶基地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3年,磐安被列入《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中试示范》项目基地县。两年来,他作为项目带头人,根据项目工作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组建实施小组、确定实施区域、落实示范点,加强培训,示范、推广了农业防治技术、商品有机肥、叶面肥、频振式杀虫灯及无公害农药等,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94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一是以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县有示范乡镇,乡镇有示范村、示范基地的要求,共建立县级和乡镇级示范基地10个,共1836亩,按照“有班子、有牌子、有方案、有新技术、有总结”的“五有”标准组织实施,抓好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带动面上推广。

  全面推广采摘、修剪、茶园耕作等农业防治技术,抑制病虫为害,重点推广春茶后修剪的留养栽培技术。通过茶叶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为害芽叶的病虫;秋冬季清园、扫除地面枯枝落叶,中耕除草,减少病虫源,控制病虫为害;特别是推广春茶采摘结束后就进行重修剪留养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剪除病虫枝,做到春茶期间不进行或极少进行病虫害化学防治,而开展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夏秋茶又不采摘,达到控制农药残留的目的。引进、安装6盏频振式杀虫灯,推广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化学防治,促进茶叶无公害生产。

  在全面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吡虫啉、天王星进行病虫害防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基础上,示范、推广新农药如生物农药Bt制剂、小绿叶蝉真菌制剂2万亩次,艾美乐防治面积1万亩次,用石硫合剂封园5200亩。大力推广茶叶专用肥及其配套技术,共示范、推广新肥料如新昌国升、武义新力、上虞百禾福等茶树专用商品有机复合肥580吨,1.2万亩次。开展叶面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和康凯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均可提早茶芽萌发、提早采摘、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其中康凯植物生长调节剂表现较为明显。在试验的基础上,示范推广茶树叶面肥270亩次。二是以技术培训为抓手,促进项目的组织实施。

  建立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包括特产、农业执法、植保等专业人员和项目实施乡镇的茶叶技术干部;在全县确定了3.77万亩的实施区域;落实了8个项目示范基地,4个示范点。

  在狠抓乡(镇)、村级分管领导、技术干部和茶叶种植大户培训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磐安报》、《磐安茶叶》、《农业信息与科技》、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无公害茶生产的重要性及其技术。共举办培训班46期,其中县级12期,乡镇级34期,受训人数6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播放《怎样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电视科教片18场次。

  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了三个茶叶病虫害测报点,进行病虫调查28次,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发放病虫情报4期,并把病虫害防治意见通过磐安报、磐安电台、农业信息与科技、磐安茶叶进行刊登,指导防治。

  在全县建立了无公害农药销售专柜25个,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在专柜上公布茶叶生产中禁止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介绍可使用农药品种、防治时期、用药量(浓度)、施药方法、最多施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等。

  积极开展项目研究 提高生态龙井茶科技含量

  一是开展《茶树优良品种筛选》项目研究。磐安生态龙井茶产值已占茶叶总产值的90%以上,在茶叶产业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老品种比例过大,导致生态龙井茶的质量差异过大,造成品质不稳定;其次是有的品种适应性差,造成茶农的较大损失等。为了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一致性,保证龙井茶质量的稳定性,由他主持的《茶树优良品种筛选》项目已经科技局立项并付诸实施。2003年建立了品比试验园,从外地引进茶树新品种13个,开展对比试验。2004年继续新引进茶树新品种5个,共计引进18个茶树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据初步试验,除1~2个品种不适应外,其他品种生育良好,有若干品种优势明显,有望成为我县的主推品种。

  二是开展《磐安生态龙井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报。磐安生态环境好,茶树鲜叶品质上乘,但由于加工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导致生态龙井茶久泡不沉,茶汤泛红,香气低闷,滋味不醇等问题。为克服上述弊端,在他的主持下,编制了《磐安生态龙井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报省科技局申请立项。其攻关目标是:以科技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科技攻关和相关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组合起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生态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和茶树品种配置方案。达到改善品种结构,规范茶树栽培管理,提高生态龙井茶加工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保证安全卫生质量,使磐安的生态优势转变成商品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抓名牌创建 提高生态龙井茶知名度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品牌是产品的市场通行证。为了提高生态龙井茶知名度,把磐安茶叶推向国内外市场,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徐松青带领站里一班人通过产品开发,积极组织企业参展和举办推介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他和站里的技术人员一起,首先从站属公司的“山旗”牌生态龙井茶入手,实行全程监控:选好基地,严格管理;合理采摘,科学摊放;酌情分工,严格炒制。2003年“山旗”牌生态龙井茶获2003’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2004年“山旗”牌生态龙井茶获中国宁波“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同时还组织了磐安县大伟茶行、磐安县羊山尖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和2004年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县大伟茶行的“大伟”牌生态龙井茶获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绿茶类“金奖”。县羊山尖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的“羊山尖”牌云峰茶获2003’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银奖”。在各类博览会上,都在会场醒目位置,树立“磐安生态龙井茶”大型广告牌。

  为了进一步拓展磐安生态龙井茶市场,特别是山东济南和济宁两市的茶叶市场,2004年5月,成功举办了浙江磐安生态龙井茶济宁推介会和济南市品茗赏泉暨知名品牌宣传活动。浙江磐安生态龙井茶济宁推介会,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原则的具体体现,他狠抓落实,包括推介会方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大型广告牌图案设计,济宁日报套彩专版策划,茶艺表演队组建及与当地政府的衔接等等。以磐安县清连香名茶有限公司为依托,政府和企业联袂宣传磐安生态龙井茶。通过这一活动,该公司在济宁各大超市连锁店及公司门市部销售生态龙井茶1万余斤,较以往销售额翻了一番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组织十家在济南的磐安茶叶经营企业,在济南市泉城广场设立大型品茶点开展万人品茶活动,并举行大型生态龙井茶广告企业冠名权招标活动,在济南茶叶市场树立一块105平方米的大型磐安生态龙井茶广告牌,大大提高了磐安生态龙井茶在济南的知名度,企业的龙井茶销售额明显增加。期间,还组建了磐安茶叶协会济南分会,通过协会,进一步规范、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磐安茶叶总产值已逾亿元。在茶叶主产区,茶农人均收入1500元,占茶农年收入的50%以上,茶叶已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这些成绩,让为之付出汗水的徐松青感到欣慰……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施袭森

相关稿件

新星之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