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 记者 徐晓峰 ) 8年前,这里是破败的糖果厂。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了走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老板”的科技创业园。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科技创业大楼,探访8年间科技化身为生产力带给这里的巨大变化。
1997年,受到美国硅谷成功的启发,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表达了上海也要有知识创新高地的理念。为了进一步贴近与学校合作的亲密度,创业中心的选址就放在了高校的周边。
于是,这座在复旦对面的旧厂房,稍作粉刷后就成为了“上海高科技企业杨浦孵化基地”,也就是现今杨浦区科技创业中心的前身。该中心的目的,就是用优惠的政策、特色的服务、便利的交流沟通来吸引学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变成有价值的科技产业,开创自己的公司。
“当时,如何将科技成果产业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大部分的学生、导师还是局限在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的框架中,对于如何将科研产品产业化既没有想法也没有激情。”杨浦区科技创业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赵轶平说。
大学师生不肯走出来,创业中心就主动“贴上去”。近在咫尺的地理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具有创业精神的复旦人。他们三三两两地合伙注册一个小小的公司,在杨浦孵化基地里租借了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开始了最初的创业梦想。没有多久,6000平方米已经挤得满满的,于是不得不拆除原来旧厂房新建高层办公用房。
和孵化基地里不断成长的企业一样,中心也在经历创业征程。2002年底,中心14层的基地新址竣工。
2005年,中心25层的二期大楼交付使用。基地面积已达63000平方米,规模整整扩大了10倍,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达5.5亿元。
2007年,三期工程将落成,到时候杨浦创业中心的孵化场地将达到10万平方米。
据杨浦区科技创业中心的赵主任介绍,目前的创业中心正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创“天使基金”的运行试点。“天使基金”将资助经评估后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部分研发资金,免费提供办公环境设备,帮助项目进行前期融资,使得这些项目可以健康地发展、成熟、最终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了更好的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业,基金采取三个月一次项目评定的规则,优胜劣态,择优资助。
在天使基金的帮助下,许多学生项目得到了发展。“天使基金”还委派一名董事深入到资助项目的学生企业中去进一步加强监督和交流,除了进行财政投资,他们还会对学生创业者进行各类包括财务税收、法规政策、党员教育之类培训,以便更好的让学生们在创业大道上继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