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桃源村干部政绩台”张榜公布之日,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桃源村村委办公楼的宣传窗前,围满了村民。“去年,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500多元,评上了‘小康村’;建成了桃源至大百坑的机耕路,成立了科教文化培训中心……”83岁的老人林干兄向村民一项一项地报着“政绩台”上的内容。村民们一边听,一边议论和评说着。
桃源村是一个仅有432人的小山村。1963年以来,该村一直为历任村干部开具“成绩单”,把所做的对全村发展有利的事件公布在“政绩台”上。村干部的“政绩”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记录,每年在村会议室附近的橱窗里公布。每届村干部为村里做了哪些实事,一年一记,在上面写得明明白白。历年村干部的“政绩”编印成册,由村民代表推荐的村民专人保管。在“政绩台”的监督和激励下,桃源村40多年来屡获殊荣,走上了一条干群共富的康庄路。
1963年前的桃源村,家家住的是泥瓦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小麦苞谷。那时的党支部书记是雷学庚,村委会主任是彭长祖,他们在十多年的任期内,为村里建起了一座小水电站,筑起了机耕路,还造了大会堂、学校和石拱桥。改革开放后,村里的条件逐渐好了起来,“政绩台”清晰记载着:从1981年开始,该村进行了大规模的造林和造田,到1983年已造经济林749亩;1984-1986年,雷传芳任党支部书记、董德求任村委会主任,又造了经济林497亩、造地1277亩。此后,村里安装了自来水,开通了广播线路,建成了电视转播台,村民的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日渐好转;1993-1998年,董德求和彭瑞庭当家,村里造起了过境公路,修筑了水泥路,接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还搞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9-2001年,董德求和吴学芬当家,村里造起了防洪堤,进行了改厕、新村建设规划,搞了农村合作医疗,还发展了200多亩黄花梨、132亩板栗、328亩厚朴、65亩竹笋。干部“政绩台”不仅记载了历任当家人为民做实事的业绩,更是记录了该村的发展历程。张榜公布村干部政绩,增强了村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励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相互比经营意识、比协调能力、比为民办实事、比经济社会发展实绩,使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桃源村先后获得了“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省级文明村”、“市百强村”等6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点评] “村干部政绩台”之所以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贵在坚持!新时期,在追求不断创新的同时,对那些传统的、经时间考验的、群众欢迎的、确实有效的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好载体好方法,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倍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