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市普陀区展茅镇,正在劳作的果农庄存波蹲在葡萄园里,与前来采访的《舟山日报》记者聊起了家常。说起种葡萄的难处,他不禁感叹道:最需要的就是科技书籍啊!令庄存波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呼声见报后,有关部门和舟山日报共同出资,为当地沙井社区购置了价值15000多元的1011册崭新图书,建立了第一家“党报大篷车图书室”,庄存波的愿望实现了,这得益于《舟山日报》社推出的“党报大篷车”基层行大型采访活动。
2005年7月,《舟山日报》社以“进百姓家,解百姓忧,暖百姓心”为主题,将目光投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推出了“党报大篷车”基层行大型采访活动。“党报大篷车”的具体做法是,以党报为平台,采用征集联办单位、招募成员单位等形式,与有关单位联手,组织医疗、农林、科技、教育、文化等单位和有一技之长、自愿报名的共产党员,分赴新型社区、海岛渔村、偏远山村、重点工程工地和外来民工居住地等,了解基层群众的心声和愿望,通过媒体报道,为他们排忧解难,捎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报道模式采用预发消息+报道反馈+集纳报道的模式,即每次开展大型活动前,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点,先期报道这个点群众所思所想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罗列一份清单,再向社会招募能解决问题的相关单位和共产党员参与,进而报道当地群众反映和社会影响。之后,再举行一个大型主题活动,即组织相关部门和共产党员搭乘“党报大篷车”到基层一线为民服务,帮助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在炎炎夏日,党报大篷车关注“火热的岗位”,发动市民寻找一批冒着酷暑仍坚守“火热岗位”的市民和人民子弟兵,体验他们的生活,捕捉他们的感人细节,为他们送上“清凉”;在“麦莎”台风来临前,“党报大篷车”遍访大街小巷,现场捕捉安全隐患。台风来临后,“党报大篷车”又准备了100件雨衣,深入偏远乡村,寻找最需要关怀的市民,并为他们送上雨衣,遮挡风雨;在渔农村,“党报大篷车”关注展茅镇柴家村20亩毛竹林如何开发等当地群众需要解决的五道难题,邀请旅游农林专家出金点子、专家医生为敬老院老人免费体检等,为当地群众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难题,社会反响热烈。
“党报大篷车”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促进舟山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流动风景线,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共产党员的参与。
[点评] “党报大篷车”实现了三大延伸:一是新闻触角的延伸,拓展了采访的空间;二是记者“脚”的延伸,对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是一种锻炼;三是新闻内涵的延伸,不断体现和完善党报为群众服务的功能,是党报践行“三贴近”的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