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1日 (记者 周娜 通讯员 赵小兰) 随着春天的到来,电闪雷鸣的日子又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日前,省气象局就我省过去一年发生的雷电灾害作了最新统计,我省作为雷电灾害多发区,2005年全省共发生雷击事故782起,由此引发的人身事故24起,造成24人死亡,11人受伤,建筑物受损350宗,直接经济损失约3300万元。
据省防雷中心张慧良主任介绍,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电子现代化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的大量出现,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性方式发展,防雷减灾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上普遍存在防雷意识淡薄的问题,建筑物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未安装或安装不规范的情况比比皆是,已安装防雷装置,但维护不到位的也非常多。就农村而言,很多的民居依然存在着不少防雷隐患。不少村民的自建住房楼顶装有金属天线和铁塔,这些设备若没有安装防雷接地装置,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引雷装置,在雷电多发季节,显得十分危险。
省防雷中心专家提醒,要做到科学防雷,首先,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要求设计、安装防雷装置;其次,防雷装置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再次,防雷装置的设计要经过防雷专业机构的技术审查和气象主管机构的审核核准方可交付施工;第四,防雷工程必须通过防雷专业机构的跟踪、竣工检测和气象主管机构的竣工验收方可交付使用;最后,已建成的防雷装置别忘了定期检测,这样才能保证装置的长期有效。大家还可以登陆“浙江防雷”网站,网址是www.zjflw.gov.cn查询相关防雷信息。
随着3月23日即将迎来的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题的世界气象日,为宣传防雷知识,提高农村、农民防卸雷电灾害的意识,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目前,浙江省气象局已陆续开展防雷减灾科技下乡咨询活动。
新闻链接
防雷小知识
1、避雷针是怎样“避雷”的?
防直击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避雷针",它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由于"尖端放电",大地被感应出的电荷最易沿着避雷针向上形成放电,避雷针高高耸立,高于被保护的所有物体,与雷云的距离最近,而且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以雷云与避雷针附近空间的电场强度相对较大,空气也最容易被击穿,避雷针比较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集中在它的上面,雷电流通过避雷针提供的放电通道泄放入地。这样,雷击虽然还是发生了,但主要是击向避雷针,而不是击向要保护的物体,所以避雷针实际是引雷针。它将雷电吸引至自身,使雷电流通过引下线至接地装置而泄放大地,从而使保护对象免遭雷击。
2、安装了避雷针并不能“万无一失”
很多人认为,在建筑物上安装了避雷针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第一,避雷针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可以把雷电流泻放到大地,保护建筑物。但是,如果存在避雷针(带)不合格、引下线锈断、接地电阻超标等问题,避雷针不仅难保建筑物,反而会成为“引雷烧身”的祸端,因此强调防雷装置要经过专业验收和定期检测。
第二,避雷针只能减低建筑物遭直击雷危害的风险,但它保护不了建筑物内的电子、电器设备。这是为什么呢?强大的闪电会产生静电场的变化、磁场的变化和电磁辐射。特别是雷电进入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系统后向地下泄放雷电流的瞬间,也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感应,可以在封合的金属回路产生感应电流,也可以在不闭合的导体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迅变时间极短,感生的电压很高,以至产生电火花。而电子、电器设备特别是微电子设备的耐压很低,雷电不仅干扰无线电通讯和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许多电子、电器设备的损坏,甚至引起火灾。所以,建筑物必须采用全方位防雷技术,综合防雷。
3、雷电中如何保护自己?
进入雷雨季节,不时有人遭受雷击伤害。那么,人们在遭到雷雨突然袭击时,该如何避免伤害呢?
一般来说,遇到强雷雨时,人们应尽快到室内避雷躲雨,迅速关好门窗。远离门窗、电器设备和易导电的物体,尽量不用或少用电视、电话、电子计算机或收音机,最好拔掉电器设备上与外界相连的插头(如电源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电话线等)。电视机的室外天线要配有接地装置。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及各种电气装置。
如你在室外,突遇强雷雨时,不要与许多人拥挤在一起,应分别选择最低处,并脚下蹲,卸去身上所带金属物品等导电物体。不要靠近高大电线杆、高塔、大树、烟囱等物体,至少应保持2米远的距离。不要靠近墙根及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也不要接触金属管线、电线、火车轨道,不要骑自行车,在水面上作业、游泳时应迅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