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象是陈有德身边的人所说的那样,这位走在为民工维权路上的汉子,身上所散发的,是正气直爽,也是为民工维权的那份刚正和勇敢。在采访了陈有德之后,记者切身地体会到,尽管成了全国的“维权名人”,有光环照耀,有为义乌农民工立下的赫赫战功,然而,在他的人生路上,何尝不是倾注着他十多年来的努力。在陈有德的心间,“当了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说话办事”,成了他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的人生信念。
翻开陈有德的履历表,这位“维权名人”的历程并不简单。1978年,22岁的他,就担任了乡政府团委书记。此后,先后担任三个镇的党委书记。这位农民的儿子,无论走到哪里,对农民都有着质朴而深厚的感情。7年前,陈有德在义乌巧溪工作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说明这一切:那时,哪户农民家庭没钱买化肥,只要找到陈有德,他不仅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全拿出来,还帮着四处借钱。1979年,乡里准备给若干农民干部转正为国家干部,未转正者清退,由于种种原因,陈有德被列入清退之列。农民们不干了,上百农民联名给县、市、省组织部门写信,要求留下陈有德。最后,组织部门的一个联合调查组做出结论,应该给陈有德转正。和老百姓相处的点点滴滴,陈有德都记在心里。对于他来说,即便是村民一声招呼,村里长者见到他,很随意地摸摸当年这个年轻小伙的头,都能让他倍感工作的干劲和热情。记者发现,说起在巧溪的这件事时,陈有德的脸上充满了自豪和满足。他告诉记者,也正老百姓对于他的这份情结,让他一直努力,一直充满了工作的干劲。
采访时,我们记者都不约而同地询问起了陈有德担任工会主席前的情况。1998年12月组织的决定,也许便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转折。从那时起,他正式调入义乌市总工会担任主席一职。陈有德的妻子骆建英说,那会在大家的心里,都觉得工会应该是个快退休,养养老的人去的地方。从镇党委书记调离的陈有德也不例外有了这一想法。“我反复问自己,去工会能做什么。我忙惯了,过悠闲的日子,我有点害怕。”
不过,之后的日子却让陈有德找到了在新岗位上工作的激情。不论是2000年10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工会社会化维权新载体——义乌市总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还是这之后为农民工解决的每一次劳动纠纷,都倾注了工会主席的心血。当我们问起骆建英如何看待丈夫时,他这样评价成了工会主席的丈夫:“他成了公家的人!”妻子说,“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即使再晚睡觉,早上一大早便出门,几十年,我已经习惯了。”
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评述这位工会主席十多年来的路程:党性的光辉在这位共产党员的身上绽放光彩。从1982年入党,到现在,14个年头。陈有德无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诠释着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说似简单,然而,谁都知道,丰功伟绩的背后,倾注了陈有德十多年来点点滴滴的努力。现在,不仅是义乌的农民工,即便是在工会工作人员的心里,都将这位主席带给他们的感动牢牢地镌刻在了心上。记者在义乌采访时,每遇到一个与陈有德相处过的人,无不是伸出大拇指称赞,而且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陈有德的好。
就拿义乌工会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王冶清来说,他和陈有德共事已有6年之久。向记者说起陈有德,王冶清就如数家珍地说了起来。“陈主席,我们都很佩服他,每个周末,他几乎都是加班的,对他来说,几乎没有假期……”维权中心工作人员陈振华说:“我刚进单位是陈主席一直在旁边鼓励我还给我指导。”义乌电视台记者陈刚说,“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人,他都会想到并去主动关心,他是发自内心地对人好。”
记者与陈有德交谈时,他常说到激动处。也许,对于他来说,他的这一路,就是一幅长长的画卷,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也有着他引以为豪的“沙场”记忆,也有他打从心里感受到的快乐。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句话让我们终于明白了,牵引着他描绘这一副长长画卷的动力来源,他说,“为职工维权,看到他们开心的拿到了工钱,我真的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