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在线独立调查】戒毒脱毒的人啊,为什么沉默?

www.zjol.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8:25:3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这则调查报道中,记者试图努力传递一个思考,为什么脱毒群体的大多数是沉默的?这似乎应该用全社会市民的行动来作答。歧视,不是力量,而是陋习。

  浙江在线6月26日杭州讯(记者 李敏/文 王坚颖、徐昊晨/摄)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连续走访了社区、街道、戒毒替代疗法治疗门诊以及省戒毒劳教所,接触了大量的正在努力戒脱毒人群,在这个群落里,他们渴望阳光,但同样也畏惧阳光。

  围绕脱毒与戒毒的话题,记者进行了艰辛的采访。这种艰辛在于,街道里的大部分脱毒人员与美莎酮替代治疗门诊、戒毒所里大部分的戒毒人员或者劳教人员,都在记者采访时保持缄默,即使没有镜头对准他们,即使记者应允使用化名。

  记者随机在某街道做了电话采访,一组数据是,20位脱毒人员中有18位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接受采访的两位要求记者使用化名。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采访而选择沉默?他们的回答几乎众口一词:“我们怕受到歧视。”

  一连串的采访,都在印证一个事实,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唯一允许记者使用真名记录的脱毒人员

  武林街道的龚礼刚,是记者采访中唯一允许记者使用真名记录的脱毒人员。他是一名聋哑残疾人士,他的过去沾染了毒品,他的现在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正如该街道综治办主任胡红的话说,这一群体是弱势中的弱势。但倘若他们已经决心脱离毒品,我们更要用关爱和宽容去接纳回到社会里的他们。

  6月22日,胡红按时来到武林街道上班,她的办公室在该街道一条弄堂中很不起眼的两层楼里。熟悉地启动电脑后,她习惯地点开桌面文件夹《武林街道涉毒花名册》,鼠标划过一个个早已熟悉的名字,最后停留在了“龚礼刚”的名字上。“今天要去看看老龚,他因为见义勇为负伤落下了右肢瘫痪的病根,一直住在医院。”

  龚礼刚,以及他的妻子就是与胡红相对应的帮教对象。与其他吸毒人员不同的是,他们夫妻俩都是残疾聋哑人士。残疾人吸毒一般来说是不收押的,因此,屡吸成瘾的夫妻俩在街道一度成了街坊的“话题人物”。

  在杭州市一医院,记者见到了病床上的龚礼刚,他微微挥起左臂,算是打了招呼。姐姐在一旁熟稔地做着手语翻译,吸毒这些年来,上无父母的他的最重要的血缘依靠就是病床边的姐姐,为此,姐姐辞去了工作。

  龚的妻子钟氏现在也失去了工作,夫妻俩曾经被街道安置在竹竿巷的保洁岗位上,由于妻子还没有完全脱毒,一度让保洁工作进行不下去。在这个时候,胡红与社区主任傅广平、治保主任屠素娣一道,没有放弃对这个残疾吸毒家庭的帮教,常常下班时上门去看看,交流不方便,就备上纸笔,一字一画的询问病情。“日积月累,交流的纸张估摸着也可以砌成一个小板凳了。”钟氏通过姐姐这样对记者形容。

  爱心与责任,唤回了失足夫妻的毒瘾戒断。目前,龚礼刚由于连续三年没有吸食毒品,尿检正常而被认定脱毒,钟氏也即将踏上与丈夫一样的阳光之路。她连续地扬扬手,姐姐在一旁翻译:“以前步入了一些不好的圈子里,对身体、对家庭伤害很大,现在走出了歧途,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生活感觉很放松,我要奉劝那些还在吸毒的残疾朋友,解脱出来,比什么都好。”

  胡红说,对待这些“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心比心”。“现在,我有39个朋友,每天,我都会找几个朋友聊天,或者每天都有朋友来找我聊天,这是好事情。”她所指的,是她街道的39名戒脱毒帮扶对象。该街道教育挽救了一批因吸毒而无法自拔的人员,列入帮教对象的戒毒人员中已有6名涉毒人员以连续4-5年未复吸。

  被胡红称为“人民工作”的点对点帮教脱毒,其实是由四个“程序员”完成,辖区民警、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帮教对象的家属。而胡红的身份,则紧扣着每一环节。

  “社会不能抛弃他们,也不能歧视他们。”胡红说,心理的毒瘾最为可怕,可以使一名吸毒人员人格低下,社区的矫正与帮教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没有歧视的爱心去扶助他们这个群体继续生存,而且继续健康地生存下去。

  社区脱毒,杭州是在武林街道率先推行的。推行至今,一个不得不提的现实困境是,资金具备,人力充裕,但城市的流动性决定着管理的相对松散,要召集吸毒人员还是一件费劲的事儿。

         记者旁白:武林街道的龚礼刚,证明了一个人的过去只意味着过去。他的现在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之所以面对记者以及镜头他敢于直面以对,是因为他成功地回归了社会。

  她为什么两年换了5份工作?

  曾爱(化名),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她,在中年走过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灰色旅途”。

  曾爱一家是老杭州,在下城区武林街道居住。她原来有个幸福完整的家庭,同时拥有几家店面,家境殷实,生活美满。2001年,曾爱的丈夫沾染上了毒品,从此,整个家庭的生活轨迹改变了。无数方法用尽之后,为了使丈夫回头,她以身试“毒”,希望丈夫看到自己吸毒能够痛改前非,没想到,一错再错,夫妻俩双双走上了吸食毒品的“不归路”。

  几乎是一夜之间,家里严重亏空,一家家店面陆续转让,低价盘店换来的钱马上又去购买毒品,家境每况愈下,连儿子上学的钱也没有了。

  被警方查处后,夫妻双双被送往强制戒毒,戒毒回来后,社区帮扶工作立即展开。武林街道综治科科长胡红告诉记者,曾爱两年内换了5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街道在辖区一家服务行业单位为曾爱找到了较为安定的工作,当然,前提是街道特意为曾爱隐瞒了吸毒的历史,但是长期工作之后,单位同事都得知曾爱曾经沾染过毒品,结果很显然,曾爱被辞退了。

  紧接着,街道没有停止为曾爱努力,但第二次、第三次工作经历依然短暂,虽然街道刻意地为曾爱隐瞒了过去,但还是全部“复制”了第一份工作的辞退原因。

  胡红回忆,第四份工作是曾爱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共一年。当时,街道与社区的干部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直接找到辖区一家贡献企业的负责人,说明了曾爱的过去的确吸毒,但现在已经戒毒,希望这家企业能够提供一个岗位帮扶曾爱安心工作,尽快脱毒。这一年,曾爱工作的十分开心,一年后,由于眼睛高度近视的身体原因她辞职了。

  由于曾爱一家夫妻都没有工作,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街道又把看管图书的轻松工作安排给了曾爱,但是眼睛治疗不明显,曾爱再一次失业。

  目前,武林街道已经为曾爱一家办理了低保手续。胡红说,曾爱的5次失业,前三次都是由于单位后来得知其有吸毒史后将她辞退,遭遇这种情况在街道其他脱毒人员当中也普遍存在。

  胡红坦言,戒脱毒帮扶工作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情。她认为,这些脱毒群体本身因为背负了极大的心理脱毒压力,在他们努力脱毒的时候,得不到单位的鼓励和支持,脱毒效果也适得其反。

  在上城区清波街道,该街道综治办主任夏利川告诉记者,街道努力为这些脱毒人员安置了工作,部分人也自己找到了好的职位,但是往往干不长久,因为工作单位一旦得知他们曾有吸毒史,不管戒毒得多彻底,仍然坚持辞退。许多脱毒人员为此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圈子里。一切努力又回到原点。

        记者旁白:两年的5次工作经历,让记者感受到了一位戒脱毒人员的找寻工作的艰辛,被社会承认的艰辛。工作之于他们,不仅可以让他们重新以劳动获取价值,更重要地意义在于,安心工作给予他们戒断毒瘾的彻底信心。

 [1] [2]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李敏/文 王坚颖、徐昊晨/图  编辑: 杨晓燕

相关稿件
·杭州唯一的美莎酮戒毒点 2006-06-25
·省劳教所:500名戒毒劳教人员集体誓别毒品 2006-06-25
·全国禁毒教育基地明天开馆 去看看能让你终身受益 2006-06-25
·漫画拒毒 2006-06-25
·温州禁毒支队特警支队联合开展"查缉毒品行动" 2006-06-2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