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消息 (记者 杨晓燕) 经过了几十年乃至数百年地雕琢与磨练,老字号如民族之“瑰宝”,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怀旧情结。然而,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这些老字号应该如何应对风浪并传承、发展?今天上午,都锦生、王星记、五芳斋、胡庆余堂、张小泉等9家浙江著名的老字号企业“掌门人”与品牌专家进行了一番观点“碰撞”。
共同的特性:诚信+质量+文化
“老字号是一笔亟待挖掘的品牌财富,”新华社《中国品牌》杂志的总编、品牌专家顾环宇认为,纵观国际上的各大品牌,无不具有历史悠久的品牌内涵、品牌故事,而我们的老字号恰恰已经拥有了这样的素质,如果能够发展老字号,扩大老字号的市场占有率,这无疑将给浙江品牌乃至中国品牌增光添彩。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霍建国说,老字号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质量和品牌文化,发展老字号,这种优良的素质一定要保持和延续下去。不过他也认为,企业必须坚持原有东西的基础上,要不断适应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给品牌赋予一些新的内涵,只有这样,老字号才能“永葆青春”。
共同的历程:历经风雨走过弯路
上午参加讨论的老字号企业,都是浙江目前品牌经营不错的老字号,然而这些企业掌门人在说起自己的企业时,几乎都谈到了老字号一步步走过来的不易。老字号品牌往往都曾有过辉煌的过去,然而在遭遇强烈的市场竞争时,往往由于管理体制不灵活,固守老旧观念,或者老产品跟不上新变化,而逐渐被市场边缘化,有些甚至因此而没落了。
都锦生的掌门人王中华就感慨,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刚放开时曾经遭到巨大冲击,企业也曾经降低成本、降低质量,与众多厂家搞低价竞争,不自觉得把都锦生这块老牌子给忘记了,后来证明这种经营路线对于老字号来说完全行不通。几番“头破血流”地争斗之后,他们重新回到了追求质量、追求精致的经营上来。
共同的话题:老“血脉”如何延续
创新,寻找新市场。老产品如何适应新市场,也是众多老字号企业曾经或者正在遭遇的难题。“老工艺与现代需要相适应,这就要创新。”王星记掌门人孙亚青如是说。作为一家专门生产扇子的老企业,如今正在寻找新的市场,例如专门针对年轻人喜好开发的时尚扇子,就获得了市场青睐。在扇子实用性越来越弱的现在,王星记扇子销售量却在逐年上升。
现代物流。原本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字号们,如今也在市场经营上主动出击,扩大销售渠道。嘉兴五芳斋掌门人魏荣明介绍说,如今五芳斋已经在浙江及附近省份建立了65家连锁专卖店,未来还要建立300-500个销售终端,五芳斋粽子也从最早的卖几百个,做大到现在1.5亿个的年销售量。
文化传承。老字号,老就老在它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品牌文化,这是不应该被丢弃。谈论中,不少企业掌门人也是纷纷建言献策。例如建产品博物馆,王星记就将建立一座扇子博物馆;又如保存和展示企业历史资料,也将有利于人们认识老字号品牌的悠久历史。
规模经营。品牌专家们认为,老字号的产品很好,但和国际名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需要企业有更大的规模。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但却没有自己的国际品牌,而老字号则很有可能从中脱颖而出,应当努力加油。
新闻链接:
浙江老字号数量多,影响广。据《杭州工商年志》记载,在1956年公私合营以前,仅杭州一地,形成一定规模,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字号就有4000多家。而浙江其他地区如湖州、绍兴、台州、温州也一直是经济发达地区,优秀商号数不胜数,历经种种磨难与考验,现在著名的老字号仍有近150家,如胡庆余堂、五芳斋等,这些老字号如今仍然威名远扬,是浙江经济的生力军。
浙江老字号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本省和全国,完全可以说是誉满全球。以茶叶为例,西湖龙井茶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26年费城世博会、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等屡获金奖。相同的都锦生丝绸、雪舫蒋火腿也从多个国际博览会上捧回多个大奖,为中国文化、中国商业文明和中国品牌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今经营得当的老字号企业如胡庆余堂、杭州的楼外楼、知味观、塔牌绍兴酒,王一品斋的湖笔,他们现在每年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省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今天,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浙江老字号的发展迎来了有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