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夏天,雷阵雨过后,每次下班回来,我们就得赤脚淌进家。”因为住宅楼地势比马路低了足足1米,只要下雨家里就得满大水,最厉害的时候大水满到1米深。
早报社区谈版会本周进入杭州西湖区西溪街道下马塍社区,背街小巷改造彻底治好了马塍路35号75户居民25年的心病。
地基比路基低1米
搬进新家就遭水淹
马塍路35号是紧贴马塍路的一个大院子,位于马塍路的东边。还没进门就是个大斜坡,整个大院的地基比路基低了1米。
35号共有两幢6层标准房和部分平房、简易房。居民来成勋告诉记者,1980年,都锦生丝织厂为了接待外宾,给职工建造了这批当时条件非常好的宿舍。1983年,职工搬进新居,1984年马塍路建造。由于技术原因,宿舍的下水道无法接入马塍路雨污干管,暴雨常常可以使粪水倒灌,从此后,只要下雨,小区就成了大水塘,满出来的污水源源不断地从马路上涌进小区。来成勋回忆,最厉害一次是1988年台风时,小区内的水满到1米多深,一楼居民家中积水近1米,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泡在了污水里,最后只好请消防部门将水抽干。
下马塍社区叶主任告诉记者,2000年社区成立,2001年35号又被大水淹了一次,水大约满到半米多深。平时只要下雨,这个小区就水满金山,居民经常得淌着齐膝的污水回家,社区每次都得在小区门口叠沙包,经常得请消防队帮忙抽水。
“水灾”困扰当地百姓20多年,居民对此一直呼声很大。
改造追加7倍投资
25年的水患根治
90年代中期,马塍路34号建造了抽水泵,由该小区居民自己管理,从此有“水患”的地方只剩下马塍路35号了。随着西湖区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开始,这里也列入了改造计划。
今年5月,改造计划公布了,计划平正大院,修好大院已经破败的围墙,并修建一个停车场,总投资约5万元。
居民们对此并不满意,他们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就是“水患”。西湖区改善办负责人陈建告诉记者,对于35号的“水患”,原本希望将管道接到34号水泵解决。但实地调查发现,如果按此方案,不但路线很长,而且还要拆除部分居民搭建的临时建筑,难度非常大。改善办立即调整了方案,决定为35号单独建一个提升水泵,并把原先计划建的停车场改成绿化。方案的改变,使投资量从原先的5万元扩大到了近35万元。
提升泵本月上旬完工
今夏居民不用再淌水
工程开始后,得到居民的大力支持,现场的施工队员告诉记者,为了给工人们降温,居民自发从家里拿来了电扇,烧好茶水和绿豆汤送到公司,还自发守在刚平整好水泥的路边,保证工程质量。社区还开放休息室,让工人们能在高温时休息。
记者在现场看到,提升水泵已经初具雏形,预计本月10日就可完工。绿化改造和车棚改建也将在水泵完工后陆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