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世界杯这场商业盛宴 浙企只赚取最微薄的利润

www.zjol.com.cn  2006年07月05日 12:39:2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世界杯即将结束,商业盛宴却在持续。每一个毛孔都“浸”着钱的世界杯,这次又让中国经济学家“伤感”了一把。

  浙江是世界杯小商品最大制造地之一,此前,180万套球迷假发、225万面呐喊旗,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世界各地。

  从球迷假发到运动鞋,“MADE IN CHINA”成就了本届世界杯球迷的全副武装;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仍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赚着最微薄的利润。

  那些不断为世界杯加班的企业正是中国中小企业的缩影,他们生存发展之路折射出“世界工厂”的现状和未来。

  义乌,这个位于浙江中部的城市,因为小商品城的崛起,如今被称为“世界超市”。目前,全浙江省正在如火如荼地学习“义乌模式”,这是浙江在诞生温州模式后推出的又一新模式。

  在义乌最大的镇——佛堂镇的小河边,叶芹化假发厂里的300名工人正在日夜赶工。38岁的叶芹化并不能体会到经济学家们的伤感和忧虑,他想的是今年要再招100个工人,扩大工厂的规模。

  高峰时一天坐收4万元

  在5月29日,世界杯开锣前的十天,他刚刚把15万顶球迷假发的订单做完,假发漂洋过海摆上了德国、英国、法国商人们的货架上。他告诉记者:“如果生产能力够的话,几百万顶都有人要,而我们只提供了15万顶。”这使他扩大工厂规模的念头更加强烈。

  与众多中国中小企业主一样,叶芹化的创业之路始自他的胆识。1996年,28岁的叶芹化发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来自非洲的商人们总是会问有没有假发,已经当了10年泥瓦匠的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假发,但他还是决定去广东和青岛贩假发,再卖给外商。

  叶芹化的“倒爷”生涯并不成功,几十元一顶的假发他倒手后,只能赚到1元,连路费等开支都不够。于是他决定背靠着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么多外商资源,自己办厂生产假发。于是,义乌第一个假发厂诞生了。

  和许多制造业的起步是产业转移的承接一样,假发生产也是韩国向中国转移的产业。而当中国生产假发后,全世界就只剩下了中国一个假发产地。

  “这小子的脑筋很灵光。”在前往佛堂镇的路上,的士司机显然是非常了解镇上的富人们。农村人口中的“灵光”与专家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别无二样。

  叶芹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1999年他自主开发的用假发制作的“发圈”。“这个产品真是卖疯了,两个韩国贸易商坐在我这里抢货。”叶芹化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平均一天就要出3000打的货,也就是36000个。”以每个发圈1.2元的价格计算,他一天就坐收4万多元。这个才几十个工人的民营小企业一下子就发家了,2000年,叶芹化花400万元盘下了佛堂一个皮具厂的厂房,开始了第二轮扩展。

 [1] [2] [3] 下一页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邱敏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受高温和世界杯影响 浙江小儿发热和车祸较多 2006-07-05
·千种世界杯商品产自中国 180万球迷戴浙江假发 2006-07-05
·浙江企业已瞄准世界杯商机 小商品撬动大商机 2006-07-04
·武义产的国旗进入“世界杯” 2006-07-04
·数码卖场各出奇招 数码暑促大打“世界杯” 2006-07-0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