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改变的城市:旅游发展找到了使力点
自从景区建成开放后,浣江边的浣纱女群雕成了小范夫妇每天散步的必到之地,因为他们有一对才20个月的双胞胎女儿,这两个小丫头最喜欢在这里玩水。其他景区到了晚上就冷冷清清的场景这里根本不会出现,因为不收大门票,趿着拖鞋打着蒲扇来休闲的诸暨人,使得这个景区越夜越美丽。
景区隔壁的金凤小区自从景区建成后,房价翻番,从四年前的每平方米2500元涨到4000多元,在这几年低迷的房价中格外显眼。
因为景区的崛起,近旁的一个化肥厂被下令远迁,景区门口经济型酒店、咖啡厅正在装修,景区附近的商业街正在萌芽。因此旅游投资公司一点都不担心15亿元的开发成本收不收得回。
美丽的西施传说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西博会的分会场设到了诸暨,杨澜带来了《天下女人》剧组,台湾旅游界人士组团前来考察,杭州有个荷花展,诸暨就在景区热热闹闹地组织了一次放荷灯……
诸暨市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说,“诸暨旅游的发展找到了一个使力点”。也许,这应该是诸暨文化产业的一个发力点。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盐官海宁潮是一个壮观无比的自然动态奇观,其和“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合称为“天下四绝”。当江潮从东面涌来时,似一条银线,渐渐地“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005年,海宁接待的中外游客已达2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25亿元,相当于海宁GDP的12%。同年上榜中国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一线横江的钱江潮,为何能吸引那么多客人慕名前往?海宁市旅游局局长吴一平回答: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他们因潮而改变
画家楼上游,杭州人,却被海宁潮深深迷住。去年,他来此看潮之后,就在当地买下一处房产,把整个画室搬了过去。
潮来时看潮画潮,潮走时钓鱼,这两件事是楼上游的最爱。他说,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农耕于海宁,其潮文化源远流长,大量有关潮的学术著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他从许多文人墨客的看潮撞击的灵感中,选了一百首诗,用半年时间完成百潮图。白居易那句“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他用仰视的角度,让那番波涛汹涌跃然纸上。
杨利斌,海宁盐官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的日常生活中,拍潮水,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守候潮水的到来,无数次,他站在堤岸上,被疯狂的潮水扑倒在地,倒地一刹那,还不忘按下快门。因为他的执着,他的潮水照片频频见诸全国各地的画报、宣传画。
杨利斌说,在海盐,还活跃着一大帮以拍潮水为业、为乐的人,他们之所以为此孜孜不倦,是因为,潮水积淀了太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