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井水明显变清了,附近居民又可以重新使用了。”昨天上午,杭州清河坊大井巷22号的“钱塘第一井”旁边,杭州市政工程队的工作人员从水井里抽完发臭的浑水,一股股清泉又流向井里。住在附近的居民拿着自家的水桶,在水井旁迫不及待地打起了井水。
古井坐落在清河坊大井巷22号一个20多平方米的天井里。“古大井”共有5眼井,呈不规则椭圆形错落排列。相传,大井是五代吴越时韶国师所凿,《梦梁录》曾记载:“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遇大旱不涸。”
这口“钱塘第一井”历经几百年的沧桑,仍圈着一汪清澈的井水。
可是,今年入夏以来,井水开始冒小水泡,变得浑浊,并冒出阵阵臭气。住在大井巷的张先生着急了,忙向有关部门反映。
昨天上午,对5眼古井实施抽水的是杭州市上城市政园林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上午8点半开始抽到10点半,井水大都被抽光。但因为井底通山泉,所以,要想彻底抽干有难度,我们只能先把最浑浊的井水抽掉。
“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古井边重新铺设大井巷的地下污水管道,但现在,用井水的人越来越少,水的流动也就越来越缓慢,井水很容易变成死水而变浑。”工作人员解释说,算上这次,今年,他们已第三次对这眼井大换水了。
记者了解到,1986年,钱塘第一井成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小就在古井边长大的张先生说,大井巷已被列为清河坊二期工程的改造地段,从前年2月开始,大井巷的四五百户人家陆续动迁,只剩下几户居民。
“我们这边的大多数居民,都是喝着这眼井水长大的。”大井巷最后留守的居民说,以前的井水可清澈了,喝起来口感甘甜。最热闹的时候,井水边挤满拎水和洗衣服的人。“以后大井巷改造完成,住的人都回来了,这井水还是要用的,不知道能不能恢复灵气啊。”
新闻链接
杭城百姓早年以湖水、河水和天落水为饮用水。至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刺史李泌引西湖水入城,开凿了相国井、西井(又名化成井)、金牛池、方井(俗称四眼井)、百龟池、小方井(俗称六眼井)等六井,方便了百姓饮水。到1930年,杭城已有水井4842口。那时,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水井,而一般百姓用的公井只有436口,平均每20户共用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