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遂昌7月9日电 “暑假去不去在城里打工的爸爸那里?”“不去!”在遂昌县王村口镇桥西村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9岁的黄鑫一个劲地摇头。
王村口镇长期外出务工的村民有1200余人,他们的子女在镇中心小学就读的有85人,占全校人数的1/3,黄鑫就是这些“留守儿童”中的一员。
黄鑫的父亲在永嘉桥头镇打工,妈妈也在外打工,于是他就和姐姐一起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昨天,他妈妈黄素莲回家来看他,可是他却离妈妈很远。
不愿意去永嘉的原因很简单:前年黄鑫去父亲那里,因为没人照看,结果被狗咬了,吓得他爸爸赶紧把他送了回来。去年又去了,没想到得了荨麻疹,因为抗生素用多了,出现了记忆力衰退。
明天,镇中心小学将正式放假,教导主任黄应其说:“我们统计了一下,只有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会到父母那里去度暑假。”
中根村12岁的杨菁菁或许是个“幸运儿”。父母亲在上海打工,不久前,她去了上海,和两年没有相见的父母亲团聚。“她爸妈刚去上海的时候,菁菁太想父母了,天天在家里盯着电话机发呆。”奶奶罗凤英说,奇怪的是,这次听说要去上海后,她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高兴。
笔者遇到了11岁的钟秋慧,她曾在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最令人感动好队员”。去年暑假,钟秋慧一个人到杭州看望父母,奶奶给她20元钱,大姨妈把她送到县城的车站,她便独自开始了从未有过的长途旅行。到杭州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爸妈烧顿饭。眼下,她和外婆住在一起。虽然放暑假了,她还要等上一个月才能去杭州和父母相聚。对于这一点,她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奋。
面对笔者,她不愿意多说几句话,只是用眼睛瞄着一条卧在地上的草种狗,这是她为数不多的玩伴。在笔者快离开的时候,钟秋慧突然说起了她的一个梦想:“我经常在想,我是一只白天鹅,在空中飞呀飞呀,飞到一个地方露出很亮的灯光,推开门,里面是爸爸妈妈。”
现在,一个余杭姓孙的老板正准备在王村口投资办厂。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这可能是个好消息。一个“留守儿童”的姑妈刘金梅说:“真希望这个工厂快点办起来,多少总可以让一些家长不用再远出打工。这样,这些孩子就不会这么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