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一群有着精明头脑的生意人创办了一批效益好、口碑佳的民营企业,为宁波经济的腾飞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目前,一批民间艺术家、收藏家也纷纷以“国助民办”的方式,兴建了十里红妆博物馆、德和根艺美术馆、服装博物馆等一批私人博物馆、艺术馆,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填补了国有博物馆的空白。这些“国助民办”的民间博物馆正是宁波文化特有的样本。
9月13日,象山县丹城镇东谷湖旁,一座明显带有徽式建筑风格的根艺美术馆将喜迎八方来宾,“我不仅想造一个私人艺术馆,更希望艺术馆能集中中国根艺的全貌。”艺术馆的主人张德和昨日憧憬道。
张德和告诉记者,这个美术馆不仅凝聚着他的心血,政府也给予了支持和政策优惠。在宁波,由于博物馆建设的体制创新,在政府的支持下,民营博物馆开始大展拳脚。
竹根雕艺术几经沉浮
张德和今年52岁,身材削瘦的他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只是“鲁迅式”的胡子,让人还能将他同文化艺术联系上。在今天的象山,张德和很有名,一说起他,当地人都知道这个变卖自家房子筹钱建造艺术馆的“傻瓜”。
“在我们象山,竹林资源相当丰富,我从小生长在山区,对竹林的感情很深。”改革开放后,张德和决定办一个竹根雕工艺美术厂。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面对一节节的竹子,张德和傻眼了,他不知该从哪里入手,“当时,我们模仿的是象牙雕,以为越精细就越艺术,做一个艺术品要花费40多天的时间,但市场并不买账,两年都没有卖出去产品。”但张德和并没有灰心,他一次又一次地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学习,一点一点地摸索,一刀一刀地琢磨。
短短五年,工艺美术厂的第一批产品卖出去了,国际买家看中了象山人的竹根雕。
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象山竹雕业遇到了“行业灾难”———30多家厂为了抢生意打起了价格战,为此,张德和被迫关闭了工艺美术厂。突然闲下来的他并不甘心失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他暗暗下决心,要让象山竹根雕从大路货升华为高雅的艺术品。
为此,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起早摸黑,白天雕刻,晚上读书,还经常参加各种艺术研讨会。他另辟蹊径独创的局部雕法,可以说是开辟了竹根雕领域的新天地;他发明的乱刀法和大写意法又将竹根雕艺术一次一次地推向高峰,也使一度滑坡的象山竹根雕业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