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
看病观念需要改进
和大医院的热闹相比,一些区级小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显得有些冷清。
省人大常委、省中医院中内科主任陈意一直关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曾对这种现象分析说:这里面就有个看病观念的问题。
陈意说,大医院的看病难,其实就是看专家难。专家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很多患者非专家不看,这使得有限的专家资源更加稀缺。可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并没有必要上大医院找专家,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完全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解决。什么病都找专家,反而造成了专家资源的浪费。
前两天,杭州日报连续报道了英国医生在杭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事情。这位叫布莱尔的“洋医生”就说:社区医疗保健体系是整个卫生系统的“守门人”。每个居民要指定一位全科医师作为自己的家庭医师,生病了必须先找自己的全科医师,这样政府就能用较少的钱解决大多数病人的问题。
民营医院期待患者认可
尽管大医院里人满为患,但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市的民营医院却纷纷“变脸”,期待得到患者认可。
我市的民营医院现在数量已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已有民营医院(即设有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近40家。但是,由于定位不同以及经营方式的差异,各家民营医院的生存状态也各不相同。加上在这里看病无法使用医保卡等原因,民营医院的床位基本上都空着,门诊的人也不多。
今年开始,在我市不少公立医院开设惠民病床、爱心门诊以后,不少民营医院也纷纷跟进。如广仁医院、同济医院等都较早开设了爱心门诊,为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减轻负担。
还有一些医院为了打破去民营医院看病贵的传统思维,定价上向公立医院靠拢。如城西最大非公立医院———杭州天目山医院就把所有收费定在和公立医院相同的水平上。
一家民营医院的负责人表示,由于起点不一,加上前段时间有医院因虚假宣传被查处,杭州的民营医院要想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并最终分流大医院的患者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也认为,经过一轮轮的洗牌,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像国外的模式一样,成为群众接受的优质医疗服务资源。
此外,我市还鼓励投资者在下沙、丁桥、半山、留下、滨江等区域新建二级甲等(可以理解为中型)以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同时,鼓励兴建康复、护理、老年病、精神病、传染病等公益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记者手记
张先生碰到的尴尬事,虽然只是个例,背后反映的却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
社会发展了,大家都渴望拥有优质医疗服务,大医院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所以大家都要往大医院去。这似乎很合理,但其实却有问题。
优质医疗服务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端的医疗服务,很多时候,最适合个人的医疗服务就是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然,如果我们的社区医生制度能真正建立起来,像“洋医生”说的那样做好“守门人”的工作,我们的民营医院能更加实实在在一些,我们的群众也不必舍近求远去大医院看病;如果优质医疗资源不都在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各地的人也不一定都要赶到杭州来看病。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管理部门也在想办法,制定相应的政策。但愿再过若干年后,像张先生这样的尴尬事不用再那么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