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8日,省高院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向全省人民作出了“三个不使”(不使有诉求的群众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不使有理有据的当事人因没有关系打不赢官司,不使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执行不力、不公得不到保护)的承诺。日前,省高院出台了《关于落实“三项承诺”的实施意见》,规定要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方便群众诉讼,防止出现“打官司就是比关系”的现象,还规定要加大执行力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种人可以免交案件受理费
【背景】困难群众打官司,案件受理费和诉讼费往往成了“拦路虎”。
目前,全省已有44个法院建立了司法救助基金。今年1至6月份,全省法院已为符合司法救助的对象缓交、减交、免交相关诉讼费用1385万元,同比上升81.9%。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老百姓因为经济原因打不起官司。
【解读】为了帮助老百姓跳过“经济槛”,在《意见》中,规定了五种人可以免交案件受理费:城市“低保人员”、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以及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孤儿。而在以前,一般规定的则是诉讼费缓交、减交和免交。
除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所规定的情形外,《意见》还规定,五类事故的受害人如果经济困难,向法院申请缓交案件受理费,也应当准许。这五类事故分别是: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和其他人身伤害事故。
此外,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当事人,以及因假种子、假化肥等受损害以及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农村当事人,如果确实经济困难,也可以申请缓交。
《意见》还规定,如果案件的当事人已经接受了法律援助,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法院将不再对其经济状况审查,直接给予司法救助;如果当事人已经获得司法救助,人民法院也将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打官司将不再是“打关系”
【背景】群众打官司,总是怕对方搞关系,致使自己有理有据而打不赢官司。一些人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因而“官司未进门,关系找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
【解读】为切断各种关系对审判活动的影响,《意见》规定,要建立随机滚动分案制度,除了涉及企业改制、破产和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等五类案件,其余案件由立案庭统一受理,用电脑或者人工随机滚动分案,防止“案找人”或者“人找案”,出现“人情案”、“关系案”。
针对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先当法官,后当律师”的情况,《意见》规定了“三个不能”,法官、执行员从法院离任后,两年内不能以律师身份为他人打官司。法官、执行员离任后,在原先所在法院里为他人打官司,也是不允许的。此外,法官、执行员的配偶子女也不能在法官、执行员任职的法院为他人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