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六批文保单位中,磐安县榉溪村孔氏家庙名列其中。一个县级文保单位连升几级一跃成为“国保”,这不仅是少见的,对于磐安孔庙来说,更具意义的是,这相当于是一次令人欣喜的“亲子鉴定”,结果是,它的孔庙地位得到了确认。
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婺州南孔”曾享尊荣
北孔在山东,南孔在衢州,这是大家历来公认的。磐安怎么忽然也冒出一个孔庙呢?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攻占山东,曲阜孔林遭受兵祸。孔子第47代孙孔若古和孔若钧兄弟俩,随宋高宗南下避难。到临安后,孔若古和儿子奉孔子和夫人木像前往衢州,考虑到一时无法回山东,“权以州学为家庙”。所以,衢州有了孔氏家庙,被称为“东南阙里”,也称衢州孔氏南宗。
孔若均父子一路随宋高宗赵构到台州,到章安镇(今属台州椒江市)后,孔若均的儿子孔端躬听说孔若木父子已定居衢州,便辞别宋高宗赴衢州会合。当行至磐安榉溪时,孔若钧病倒,只得在此暂做歇息。孔端躬见此地是隐居的胜地,便在此定居下来。
历史上“婺州南孔”榉溪举行规模较大的北上谒林活动共有6次。元代黄庆元年(1312),当时曲阜孔林冷落,孔济中一行到了阙里,受到孔府和邑县的热情接待,在曲阜举行了祭礼、联谱、立碑、谒林等一系列的活动。临别时,衍圣公府给予优免文凭执照和关文;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皇帝东巡,要驾临曲阜祭奠孔子。北宗派人南下传讯,衢婺两南宗均派出代表团北上,参加祭祀大典。榉溪“婺州南孔”至今还有奏疏、文凭、赠序、诗作、碑记、墓铭等共60余件相传。
但在近300年间,婺州南孔的地位却一直没有得到承认。榉溪村民曾数次前去山东曲阜欲接续谱牒,都不被接受,更不接受世上还存有“婺州南宗孔氏家庙”。
当年曾是敕造家庙
榉溪孔氏家庙坐南朝北,门口匾额上“孔氏家庙”四个字依稀可辨。孔氏家庙最早建于南宋宝祐(1253年—1258年)年间。元、明时期多次由朝廷拨款修建,家庙宏伟气派。清初,家庙毁于兵乱战火。后来,家庙由孔氏族人集资重建,虽然没有当年皇帝敕造的宏伟,但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现存孔氏家庙由门楼、戏台、前厅、穿堂、后堂和两个小天井组成,通面阔21.50米,通进深30.30米。门楼采用三柱穿斗结构,戏台为轩阁式结构。前厅、后堂是五开间,招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这里的小天井地面全部用均匀的鹅卵石铺设,还放置了旗杆石。家庙里的柱石有宋、元、明、清四朝的式样,小小柱石记录了沧桑历史。家庙的后堂中间悬挂着“如在”两字的匾额,语出《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现在村里珍藏的文物还有《孔氏家谱》、至圣先师牌位、吴道子画的孔子刻像拓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