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大网
网住打工者健康
楼英敏告诉记者,据统计,义乌本地人口有60多万,而常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就有近80万,每天流动人员20万,来自全球各地40多个民族,常住外商8000多人。数字庞大的流动人口给义乌在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卫生管理角度讲,16岁以下的青少年是重点。基数不清楚,一旦发生传染病,这些人从哪里来,是否从疫区来,一旦扩散,后果难以想象。”
“以往统计暂住人口时,只针对16岁以上的成年人,致使大量外来儿童没有健康档案,影响了他们的疾病预防。”楼英敏说,将外来儿童纳入流动人口管理网络,有利于健全义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也为外来儿童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从今年5月开始,依托现有的公安、劳动、计生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新增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新模式。外来人口登记对象由原来16岁以上范围,增加了从出生至16岁的婴幼儿及少年儿童。0—16岁的对象除常规信息外又特别采集计划免疫相关信息。含有公共卫生信息的外来人口登记软件,使相关信息实行城乡各街道、镇乡共享。同时,完善集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多项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体系,使外来人员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民工病人
你们救了我的命
对于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义乌的卫生部门除了防,还有治。对外来人员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中毒事件、意外伤害、孕产妇生命垂危等及时进行应急救治处理。对于无主、无助的外来暂住人口同本市市民一样,也实行医疗救助。
2006年2月6日清晨,皖H41009大客车从安徽安庆发往温州途经杭金衢高速上溪出口附近时,与一辆解放大货车追尾碰撞,冲出高速铁护栏坠落路沟,车上21名民工命悬一线。有关部门得知外来务工人员出事以后,应急处置预案迅速启动,随着紧急指令,义乌市中心医院、义乌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几乎都是在6日6时50分赶到杭金衢高速上溪段事故发生地,21名伤员的伤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通过现场抢救,开放绿色通道,大多检查、治疗、手术费用都先由医院领导担保,21名伤员迅速得到有效救治。
“是你们救了我的命!”当伤势最重的安徽民工储苗红从昏迷中醒来时,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民工们的生命虽然已经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了,但他们精神上的创伤很难愈合,于是精神安慰又成了白衣天使们的重要工作。每家医院一天一次的会诊,都要对病人进行精神劝慰,进一步稳定他们的情绪,医院还从安徽老家请来病人的亲人进行家庭陪护。
在各家医院的精心救护下,21名伤员无一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而对于来义乌打工的29岁贵州民工罗文俊来说,今年是既不幸又幸运的一年。今年3月31日,从贵州毕节来到义乌打工的罗文俊因咳嗽8个月,加发热、气促三天而被收入医院观察,结果发现结核菌阳性。
罗文俊从老家来义乌没多久,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从家里带来的钱也差不多花光了,身边也没有一个亲人。但是让罗文俊心安的是,他的情况符合义乌对于外来人员患病可以免费救治的条件,他可以享受义乌的免费救治。
经过抗肺结核联合用药、抗炎等对症治疗,罗文竣共住院51天,痰菌转阴,病情好转后出院。罗文俊住院期间的医药费用11846元,全部实行免费。
“今年义乌市中心医院一共收治了两名无助肺结核病人,对于一些不需要住院的肺结核病人,我们都是全程督导,有的时候要亲眼看着病人服药。如果他们回自己的老家我们会把他服药和治疗的详细情况一起寄回去,便于他们转诊。”7月21日,义乌市卫生局卫监疾控科科长楼英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