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战士第二故乡》,展现的正是舟山前哨守岛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
素有“东海极地”之称的庙子湖岛,面积仅2.65平方公里,驻守在这个岛上的舟山警备区庙子湖海防营,日前被南京军区授予“东海前哨模范营”的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军区部队平时建设中唯一授予荣誉称号的基层营队。
记者近日特地赶到庙子湖岛,对这个模范集体进行了采访。
在礁石遍布的小岛上,官兵们“抠”出了一块块“巴地”、“鞋底田”,种上蔬菜,基本解决了吃菜难题。全营官兵的肩挑背扛,人均负重170余吨,自己动手建成了新军营。艰苦创业的奋斗,把热血和青春洒在了——
 |
| “东海第一哨“官兵正在监视海空。汪成明 姚家柱 摄 |
战士第二故乡
7月22日,记者从舟山沈家门港乘船,颠簸两个多小时后,远远望见庙子湖岛最高峰矗立的“东海第一哨”字牌。上岸后,看见礁石遍布的山坡上,竟种有绿油油的青菜、紫红的茄子等,菜地四周垒起了石墙,旁边还扎着茅草帘。营教导员徐守洋告诉记者:50年来,全营官兵从石缝中“抠”出了“责任地”14.8亩,目前实现了岛上官兵常年蔬菜的自给自足。
庙子湖岛被誉为“风的王国、雨的温床、雾的故乡、浪的摇篮”。一年里,有120多天浓雾笼罩,有160余天刮8级以上大风。一遇大风,补给船无法靠岸,有时长达几个月,官兵们只能靠酱油拌饭。长久的雾天,住在山洞坑道房里,衣被总有一股霉味,即使夏天,睡前还要开电热毯烘烤潮气。
一位将军曾到海岛视察,被战士生活的恶劣环境所震撼。他问士兵:“在庙子湖岛苦不苦?想不想家。”战士们响亮地回答:“庙子湖岛苦,但这里是我向往的地方;我很想家,但我更舍不得大家。”发自内心的坦诚,让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眼眶湿润了。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记者看到了被誉为“海上盆景”的营区。官兵搬进了两层的营房,水电设施齐全,周围花草似锦,还有篮球场、健身房。要知道,这是官兵一块砖、一片瓦肩挑背扛运上山,花费两年时间才建成的。在那紧张艰苦的岁月里,战士们白天依然严格按纲训练,晚上则要抢在涨潮之前赶到码头卸运建材,常常干到凌晨。崎岖的山路上,营连长和党员骨干带头,战士们争先恐后,深一脚浅一脚抢着搬运。营房完工后一统计,官兵人均负重超过170余吨。海防营就是凭着这么一种精神,艰苦创业,改造了海岛家园。
在海岛当兵的父亲,又把儿子送上了岛;每年向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继续留岛的官兵达百余人。这一真挚的感情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