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不再感到孤独
第一次见到潘虹佑的结对孩子胡舒然时,她给人的印象是沉默并且有点闷闷不乐。当她把同样有些内向的潘虹佑接到家里时,记者还担心:两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经历也相差太多,又都很内向,会不会玩不到一块儿?
然而,在25日的联欢会上记者见到她们时,却惊喜地发现,两个女孩子一直粘在一起,说着悄悄话。记者还在胡舒然脸上看到了少有的笑容。
胡舒然说,她的家人对她要求很高,对她管得很紧,虽然家里的条件很优越,但是她却有些孤独,一直希望能有个伙伴一起聊天,一起玩。
和潘虹佑相处的几天也是胡舒然过得非常快乐的几天,胡舒然还特地请假与潘虹佑一起疯玩。闲下来,她们就聊天。短短的几天,两人已亲如姐妹。胡舒然说,这几天她不再感到孤独。
潘虹佑也许是最了解胡舒然的人之一了。在她的日记里,对胡舒然作了这样的描述:“她人好,平常见她是很不高兴,其实一个人不是从她的表面就可以知道她的人格,她是很高兴的……她是一个不喜欢笑的女孩,看起来总是很寂寞似的。其实我觉得我比她幸福,但是智力方面我却不赢她……她最喜欢玩电脑、打游戏了。这也可以锻炼个人的智力啊!各有各的兴趣、爱好。”
独生子女学会照顾人
李书香的结对孩子楼沁宁是个非常懂事的女孩,在活动中,她常常是所有孩子的大姐姐。她却说,在很多方面,还要向李书香学习。活泼外向的楼沁宁把自己和文静秀气的李书香作了对比,认为自己以前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刚开始干一点活就开始喊累,她以后要努力改正,努力不再喊苦喊累了。
一直备受宠爱,有点以自我为中心的8岁男孩蒋天成,在与宁月香相处的日子里,知道了为别人操心的滋味。小客人喜欢什么,想吃什么,他都放在心上,宁月香不开心的时候,他还会耍宝,用各种方式来逗乐她,这让他的父母既意外又惊喜。
家长篇
要多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
对10个杭州临时家庭来说,把陌生的贵州孩子接到家中来住,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份爱心,更希望这些在贫困家境中成长的孩子,能让自己的孩子对艰苦生活有最直观的认识,能让他们从“早当家”的贵州孩子身上学会“懂事”。
几乎每个家长都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你看贵州的小朋友多懂事,条件这么苦还坚持读书,这么小就知道帮父母亲干活。你要多向他们学习。”
孩子们刚到杭州时,受到了杭州家长的热情欢迎。每个家庭都为贵州孩子买了衣物、买了文具,买了大包小包的食品。为了让贵州孩子尽快融入杭州生活,家长们还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陪这些孩子。
然而,并不是每个贵州孩子都对这一切感到满足。一边参加活动,家长们一边也在交流。家长们发现,有些贵州孩子也很挑剔,在杭州,受到了贵客般的礼遇后,有些孩子也开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时候还会互相比较结对家庭的经济实力。在杭州这个环境里,他们和在家时也有些不一样了。
有个贵州孩子对记者说,其实自己很想帮临时家庭干点活,但不知道煤气怎么用,又生怕把他家里的东西给搞坏了,干得不好又不自信。
他们的未来更让人关注
据曾在当地工作过的志愿者老师说,由于经济落后,缺乏社会竞争,孩子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而又少,除了语文、数学,也很少有素质教育的课程,孩子们的课外时间都用在砍柴、放牛、干农活上。当地流传着“读书无用论”,很多家长认为,反正考上了大学也没钱读,因此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动力。这次活动让大部分的孩子在见到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也树立了人生志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是幸运的。
但是,在接10个贵州孩子来杭州之前,早报记者也有过担忧,生怕巨大的生活差异让孩子们一下子无所适从,高楼大厦、衣食无忧、被家长围在中间……杭州生活对贵州孩子的心灵冲击之大是必然的。特别是在经历了8天的天堂之旅后,他们又将回到之前的贫困生活中,这样的反差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记?会不会在互相的对比中感到自卑?会不会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抱怨?
但愿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