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兵专家”
20年前,左中文从江苏淮阴入伍,被分到担负钱塘江大桥守桥任务的武警浙江总队一支队三中队。在一次训练中,他的脚不小心扭伤,不能参加正常训练。他立即申请去汽艇班,很快得到批准。在汽艇班,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图表、操作手册以及电子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左中文傻眼了。
在船艇学校培训学习时,他同时选择了船艇驾驶和船艇轮机两个专业,这边下了课,又一溜小跑去那边听课。回到宿舍,还不忘借来别人的笔记进行核对。晚上熄灯后,他在狭窄的床铺前用铁丝做了个小支架,把手电筒挂在上面当台灯照着学,光读书笔记就记了十多万字,成为学校建校以来第一位同时获得两张结业证书的学员。
近年来,新式船艇装备开始陆续配备部队,却还没有一本系统介绍关于冲锋舟和橡皮艇基础知识的教材,只能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左中文决心为部队编一本教材。白天他在水面上搞实践,晚上熄灯后钻进船舱里编写教材。经过无数次的理论论证和实际操作,反复实验,两年后他写出了10多万字、配180幅图的《冲锋舟和橡皮艇基础知识》。
奉献的背后
说起妻子,左中文沉默了。结婚以来,左中文在部队工作,照顾家里老人的担子自然就落到她的双肩上。后来,左中文晋升为五级士官,组织上为她办理了随军手续。然而,他长期担负船艇值班,在全省各地忙于培训教学,平时极少回家。妻子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对左中文只有一句话:“部队没有亏待我们,要在部队好好干。”
杭州好几家造船企业多次向左中文表示招聘意向,开出年薪不低于10万元的“价码”,并承诺为其在市区解决房子、户口,为家属安排工作。已经超期服役的左中文,随时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开部队,可想到自己是部队培养起来的技术骨干,部队需要自己,他婉言拒绝了外界的诱惑,继续在钱塘江上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