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浙江慈溪因穷而闻名,很多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地甚至去西北打工。但今天,慈溪的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已不算稀罕。在短时间内“群发”富翁,此处被认为是“中国之最”。
这个昔日严重缺资源的地方靠什么富起来?是个很大的谜。著名作家王宏甲历经一年时间,前后数次去慈溪采访,日前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贫穷致富与执政》,他通过对当地企业家、农民、基层党政领导的采访,解开了这个谜团。本报记者日前对王宏甲进行了专访。
为什么选慈溪
“严重缺资源的地方富起来是个谜”
问:现在经济发展得好的地区有很多,比如温州、义乌、南街村,为什么您选择了慈溪作为采访和写作的对象?
答: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它曾经很穷。它的土地全是围海造出的盐碱地,连种粮都不宜。它靠海但不能下海捕鱼,因为陆地以北全是滩涂,滩涂外才是海。上世纪80年代,很多农民青年纷纷离乡,到内地甚至到西北打工。
但现在,慈溪党政机关、事业在编人员,年均收入达七八万元,为全国同比最高之一,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19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8445元,2005年全市人均GDP超4500美元。
我可以做一个对比,2004年慈溪工业总产值为1200亿元,而北京海淀区工业总产值是773.1亿元;但慈溪的常住人口是100万,而海淀是300万;慈溪这100万人中绝大部分是初高中文化,而海淀则是全国平均学历最高的地方。当然地处首都的海淀服务业超过慈溪。
问:对,感觉慈溪人确实很有钱。我记得书中写过慈溪庙山村一个叫陆汉振的企业家,用他的话说:“看了我们庙山村,你就知道华西村没办法比了。”
答:庙山村原来很穷,元朝灭亡,朱元璋把一些元朝降兵降将和家属放逐到这个海边村落。他们从事的多是抬棺材、当轿夫、做脚夫、收破烂、阉鸡之类的行当,被称为“堕民”。但今天,庙山村320户人家,就有320幢别墅。这里有亿万富翁,也有百万富翁。村里每年拨出40万元支付老年人的养老金,投款500万元建造免费的老年公寓。村中有村心公园、滨江公园,又投款3000万元建了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庙山公园。
陆汉振是当地著名企业家,他靠做橡胶轮胎里的骨架材料,做成了亚洲最大,他的企业光纳税就达到12亿多元。
问:不过似乎很少看到有关慈溪的报道。
答:慈溪的人更像是“行者”,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这个从前严重缺资源的地方靠什么富起来?这是个很大的谜,所以我选择它作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