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土围子,红四团的战士有了青稞作粮食。几天后,他们进入了茫茫的水草地。
进入草地,一天晚上部队在一座小山包上宿营。陈万明顶着一把破雨伞遮雨,和营长季光顺背靠背,围着一棵大树根,很快就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部队开始集合。一连长注意到看到有两名战士背靠背躺在地上,好像还没睡醒。连长急忙催促:"还睡,快出发了!"两名战士没有反应。有同志过去一摸,两名战士手脚冰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饥饿和寒冷夺去了生命。营长赶快命令战士割草、挖坑、掩埋战友。
陈万明记得:"营长当时说,他们为革命牺牲,我们还要继续前进,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任务!出发时,大家一边走,一边回头,眼里尽是泪花。一直走到很远,眼中的两个土包变成了两个小点,直至消失,心情还难以平静。"
腊子口:遥望陕北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来到甘南腊子口,这里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关口,素有天险之称。红军要北上,必须攻克这一天险。红四团担负起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陈万明记得,腊子口一仗,正面强攻的任务主要由二营担任,团政委杨成武亲自指挥。总攻开始前,一营俘虏了敌方一名骑兵,搞清了敌人在这里布置的兵力情况。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陈万明告诉记者,二营营长张仁初带手下摸黑发起攻击,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天亮,终于突破了天险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更高兴的是,(战斗结束后)战士们登上山头,视野里出现了公路、电线,有人欢呼:革命快成功了!"正如聂荣臻同志后来回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他记得,打垮敌人后,红军乘胜追击,在甘肃岷县境内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食盐,还有好多烟、糖,这对于长期以来缺粮少盐的红军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当时,杨成武命令战士:"留一些(烟、糖)给主席送去。"
之后,继续北进的红军到达哈达铺。陈万明回忆,占领哈达铺前,好多红军战士身上都穿的是国民党军服,敌人也搞不清我们是哪一部分的。碰上一敌方赶车者,红军说:"带我们走,去你们团部!"到了敌人驻地,红军首先把哨兵俘虏,然后不费多大力气占领了地军团部。
讲到这里,陈万明补充一个细节:(哈达铺)敌人的弹药库、粮库全部落入红军之手后,战士们烧了一大锅开水,直接把白面放进去,煮了一大锅浆糊似的东西吃。感觉不对劲后,一问敌人的俘虏,才明白(白面不是这种吃法)。敌军俘虏教红军战士如何做面条、包包子、包饺子,陈万明说:"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饺子"。
1935年10月19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这时,"部队简直不像部队,好多人胡子头发老长了,衣服破烂不堪,有战士身上披着破羊皮,饭缸子乌黑"。但就是这样一支装备不整的部队,长驱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任务,充分显示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红军大学:听毛主席讲课
1936年初,红一方面军早已在陕北站稳脚跟,但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还在赶往陕北的路上,在陕北的许多高级指战员到红军大学进修。陈万明这时给在红军大学学习的陈光(曾任红二师师长、代理军团长)当警卫员,也来到瓦窑堡(红军大学所在地)。在此期间,这名"好小鬼"在中央警卫团的安排下,给毛泽东主席当了一段时间的勤务员。
当时,毛主席在红军大学讲课,授课对象主要是红军的高级指战员。
"红军大学那时候还没有专门教室,上课就在露天的空地上。毛主席就坐在一张板凳上,下面听课的罗荣桓、陈光他们都坐在地上。"陈万明回忆,当时他的任务就是每天毛主席讲课前,把凳子准备好,打好一壶开水,摆好水杯。毛主席讲课的内容多是亲身经历过的战斗,很实用、生动。午饭前,毛主席总要到陈光、罗荣桓住的窑洞休息一会,陈万明的工作就是给主席送午饭。
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毛主席结束了在红军大学的讲课,陈万明给主席当勤务员的日子也结束了。
陈万明告诉记者,和毛主席在一起时,主席经常和他唠家常,鼓励他"要好好学习,为革命多作贡献"。主席的这句话成为陈万明永远难以忘记的座右铭。
如今,长征路上的硝烟战火已经成为历史,经受过血与火洗礼的陈万明依然雄心依旧。他说:"一旦身体条件允许,我还要把红军长征的历史讲述给更多的后人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