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访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车俊
聚焦普法·访谈
河北省有6800多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近80%。“四五”普法以来,河北把农村普法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依法治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省3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有27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车俊。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因土地承包征用、村干部选举、宅基地、婚姻邻里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呈多发、复杂、多样的特点。车俊认为,依法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车俊介绍,在认真总结前三个五年普法工作的基础上,河北确立了“以宪法和涉农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农村基层干部为重点对象,以提高农民群众法律素质和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落实农村‘四项民主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时期农村普法工作思路,并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抓好落实。
车俊介绍,河北在“四五”普法中多措并举,下大力解决农村普法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大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着力解决农村法律普及难的问题。每年组织20多个省直部门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在“三下乡”活动中大力开展送法下乡。
二是强化法律知识培训,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素质低的问题。全省采取统一部署、统一教材、分级负责、分期分批集中轮训等方法,对乡镇和农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律知识培训。“四五”普法期间,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200余万人次,两万多个村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
三是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农村普法工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近年来,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下大力抓农业法、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在严打整治、整顿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工作中,积极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在农村的深入开展。2003年配合抗击“非典”斗争,广泛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全省共印发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画10万套、宣传册3000多万份,做到了一村一幅法制宣传画,一家一本法制宣传册。
按照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200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的重大部署。车俊介绍,河北省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创建“文明生态村”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执法机关在严厉查处坑农、害农案件的同时,大力开展以案说法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省工商系统结合宣传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普遍建立了“一会两站”(消费者权益保护县协会、乡投诉站、村联络站),大力开展“红盾护农”活动。仅2005年,就查处伪劣农资案件5800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700万元。各级普法组织深入农村,大力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2005年,全省共排查调处各类农村矛盾纠纷14万余件,防止矛盾激化升级2000多件。坚持农村普法与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仅2005年全省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415件,化解干群纠纷6281件、土地承包纠纷8761件、征地拆迁纠纷6471件、房屋宅基地纠纷17944件。坚持农村普法与“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全省90%以上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确保了村务管理合法有序;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的村达96%以上,基本做到了村里大事村民做主;70%的村较好地坚持了民主议政日制度,99%的村做到了村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