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新时期学生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五五”普法规划继续将青少年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来抓。
经过四个五年普法教育的努力,我国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下发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各地区出台了配套文件,使青少年法制教育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教育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类大专院校普遍开设了法学基础课程;中小学校基本做到了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95%以上的城镇中小学校、81%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兼职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各地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依托少年法庭、监狱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建立了近3.5万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五五”普法期间,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新时期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法制观念是关键。要针对新时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要注重中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习惯;加强大中专学生法律基础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要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实施“为了明天”工程,通过教育和法制相结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五五”普法中,只有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才能使青少年牢固树立起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从而长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