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韩保江,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多家高校兼职教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和编著20多部。2001年被评选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对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等问题有独到研究。
“义乌经验”的核心是“按规律办事”
“义乌成功的经验有百千条,但按规律办事是第一条。”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教授认为,“经验”是朴实无华的东西,它有着内在的必然规律。
市场化联动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发展
韩保江教授认为,考察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史,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心都发端于“市场”的兴起,如纽约曼哈顿、香港、东京等。市场在那里不仅成为发现价格、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还集聚人气,成为吸纳资本的“磁石”。而工业化的发展,则避免了“有城无市”,通过发展相关制造业保证了市场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做到“工作围着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坚持“城乡统筹”,做到“以工哺农、以商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充分反映了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三位联动”规律的内在要求。
非政府组织作为“第三只手”发挥奇效
韩保江教授认为,义乌发展模式顺应“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政府调控(看得见的手)、非政府组织介入(雾里看花的手)”的“三手互补”规律。
“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但政府的作用也不能包治百病。”韩保江教授说,大量的市场管不了,政府管不好的“中间领域”需要无数中介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来介入。而这也需要政府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权力型政府”转变成“责任型政府”,妥善处理好“无为”和“有为”的辩证关系。
义乌的竞争力来自软硬结合相辅相成
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城市,竞争力包括物质基础、技术等“硬实力”,也包括制度、文化等“软实力”。韩保江认为,义乌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既缺乏区位优势,又没有特殊扶持政策,却一跃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义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义乌人独特的创业精神。
义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和发挥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区域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义乌人民也勇于跳出计划经济窠臼自谋生路,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无所畏惧地跨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凭借自强不息、甘于吃苦的奋斗精神创造出世界第一的小商品城。义务人凭借“软实力”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