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上)》卖疯了。昨日,记者跑遍了杭城的各大书店,易中天的《品三国(上)》却踪影全无。杭州文二路新华书店、杭州市新华书店对此的回答是:“几天前就已经断货了,可能下周会到货。”杭州晓风书屋的朱经理说:“我们连续进了三批货,共4000多本,上周末就卖得一本不剩了。上海文艺出版社一直在抓紧加印。”
一本才出版一个月的书,遭遇如此火爆的销售势头,在这几年的中国出版界已经很“珍稀”了。《品三国(上)》自7月底上市之后,一直销售火爆,连续登上杭州各大书店排行榜首位,并且带动了一系列易氏作品的销售。易氏作品全面开花,近期杭州各大书店人文图书榜前十位,几乎都成了易中天的天下。
一月内全国狂发65万册
上海文艺出版社继成功包装余华《兄弟》之后,再次重磅出击,用天价购得易中天《品三国》的版权,并如法炮制,分上、下两卷分别出版,将读者的胃口吊得十足。在天价拍得《品三国》的版权之后,上海文艺出版社此举曾经引发全国出版界的争议和质疑,认为炒作成份很浓,很难收回成本等,但目前空前火爆的销售形势成了对此的有力回击。
上海文艺出版社任春小姐透露,目前《品三国(上)》在全国已经发行65万册,现在除了北京还有极少量图书,全国各地都已经卖断档了。目前,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在加印10万册,这已经是短短一个月内的第三次印刷了。
如此疯狂的销售形势,哪怕是余华的《兄弟》也不能望其项背——《兄弟(上)》目前售出56万册,《兄弟(下)》售出45万册。就连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郏宗培也大呼“出乎意料”,他们原本以为能卖到55万册就已经很好了,没想到销售势头如此乐观。就成本测算来说,天价购得版权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只要销出40万册就可以保本,所以,《品三国(上)》只赚不赔已成定局。
跟风之作眨眼出炉
这厢《品三国(上)》卖得飞速,那厢出版社跟风也眼明手快。在杭州市三联书店,记者就看到了《正品三国》、《三国风云》、《细说三国》等“类三国”图书。
由某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正品三国》作者为“天行健”,在腰封上赫然写着“天行健对阵易中天”的字样,摆明了专门与易中天别苗头而来。这本给出“《三国演义》与史实不符的100处新解”的书,显然没有易氏作品的鲜明风格,写法颇为平淡。另一本由某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国风云》,打着“三国风云人物正解”的旗号,但是读起来依然摆脱不了一种教科书的味道。
易中天在《品三国(上)》后记中说,电视播出版中被“削足适履”、忍痛割爱的部分,在书中都有了交代。但是,也有读者在读了书之后颇为失望,认为此书绝大部分是“百家论坛”的文字版,就图书来说,过于粗鄙简陋。这样的判断,不知是否将影响其下册的销售,并流失一部分读者。
对应大众的基本需求
《品三国》上市伊始,曾遭遇著名学者葛红兵的口水炮弹,被批驳为“混嚼三国”,从而引发了学术界“挺易派”与“倒易派”的口水大战。正是这本书引发了对于经典文化能否草根化和娱乐化的争论,其实正是切中了时代的敏感点,更使这本书增添了神秘色彩和魅力。
而在民间,“乙醚”们喜欢易中天那种平民化、趣味化的叙述方式。记者查询了新浪网上有关《品三国(上)》的博客,多达21456篇,相关帖子更是不计其数。杭州的一位王大伯说:“《品三国(上)》蛮好看的,易中天说得很噱头,让我想起了刘兰芳、单田芳。”
易氏作品引发的争议孰是孰非还有待时间的评判。它们会搅动起如此大的风潮,除了央视这个强辐射的媒体平台、出版方的操作畅销书的成熟经验外,这种草根历史叙述方式适应了大众的需求才是关键点。“以‘迎合公众’为基础的畅销书,就是具备了流行文化品质的东西,和流行音乐、热门电视剧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而它们的一致性在于对应着大众的一些基本需求。”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郭亚军说。大众的需求潜伏在那里的,需要一个激发,而易中天以他的麻辣、平民的风格,打开了一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