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郭茜云、章益清、夏依依、何倩娜、王晓玲等12位选手将代表“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杭州赛区,与上海、绍兴两大赛区的其他“越女”,在上海逸夫舞台一决高下。
自从1990年之后,这是第一次跨省范围内的越剧新秀选拔赛,因此,激起了大量越剧青年演员的参与热情,200多名越剧演员报名参加了比赛。由于每个院团的名额有限,而报名的演员又太多,浙江小百花团、杭州越剧院等院团,不得已事前进行公开“海选”。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赛区,20周岁以内的选手占了7成,年纪最小的仅14周岁。这些小选手很多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这是她们第一次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而对于一些25岁、26岁的演员来说,这也许是她们最后的机会。
今年恰逢越剧百年。在这样的一场电视赛事背后,我们依稀看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方面,越剧演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另一方面,越剧新人缺乏舞台,急于突围。
那么,通过这次比赛,越剧界能否制造出像“超女”那样的明星演员呢?艺校的学生能否通过这个机会找到一个好工作?剧团里的那些越剧新人又能否就此找到主角的感觉呢?
办“越女”的人——我们是在给越剧找接班人
“越女争锋”的火热让许多戏迷想起了多年前的情景——从1984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连续举办了三届的“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曾经引得当时万人关注,其盛况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超女”。人们挤在电视机前,手拿报纸给自己心目中的越剧偶像投票。在这样的热情下,赵志刚、王志萍、钱惠丽、方亚芬等一代越剧明星脱颖而出。
在赵志刚的印象里,最近的一次越剧演员选拔比赛,是1990年的“霞飞杯”越剧演员电视大赛(江、浙、沪、闽),“此后,跨地域的越剧演员选拔活动,就再也没有举办过”。
“越女争锋”比赛组委会主任许霈林认为,1988年后,上海和浙江的几个剧团出现了接班人断层,新人越来越少,“当年,如赵志刚、钱惠丽、何英等,在几届大奖赛中都反复拿奖”。
许沛霖说,现在,名角们已迈入中年,因此培养新名角就很重要。“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各个剧团都吸收了很多优秀新人。但因为有名角,她们一直不为人所知,这次的大奖赛就给她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舞台让戏迷们关注她们”。
看“越女”的人——这是年轻演员最后的机会
说起越剧演员选秀,赵志刚回想到20年前……
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曾举办过像类似‘越剧演员电视大奖赛’的活动。”
在那个年代,赵志刚的戏迷,绝对不亚于现在的“玉米”(“超女”李宇春的歌迷):“很多戏迷买了厚厚一叠刊登选票的报纸,给我拉票。有一届大奖赛,一共17万的有效选票,我得了13万张。”
选秀是最简洁有效、有利于青年演员脱颖而出的方法。
“越剧王子”赵志刚认为,像“越女争锋”这样的比赛是件好事,大奖赛好多年才举办一次,不仅可以给越剧造势,也给一些年轻的演员一些希望,“或许还可以延长一些演员的舞台生涯”。
他甚至认为,在文化娱乐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像这样的比赛,已经是年轻演员成名的最后途径,“毕竟现在不比当初。要培养年轻演员、培养名角,实在是太难了”。
争锋的人——得奖是为了找个好单位
这次杭州赛区第一个拿到直接通行证的是年仅14周岁的浙江省艺校学生郭茜云。
昨天,郭茜云很明确地告诉记者:“我的目标就是新苗奖。”她说,这次大赛共有3个新苗奖。现在,每天都有3个老师陪她练功。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得奖了,以后就能找个好工作。郭茜云认真地说,浙江已经有好几个专业院团看上她了。所以,再辛苦,她也要坚持练下去。
12强选手夏依依今年从艺校毕业,刚刚进入浙江“小百花”工作。对她来说,这样一个机会很重要。她说:“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真的很重要。我比较幸运,在PK环节胜出,进入复赛。”
浙江职业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支涛说,杭州赛区12强,艺校占了3个名额,“这次的比赛给学校的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给她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好工作的机会”。
今年艺校越剧班的学生就业形势还不错。支涛告诉记者,越剧班30个学生,80%以上都找到了工作,7个去了“小百花”团,17个则去了民营的三江越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