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天气愈加闷热,黑压压的云层盖住了太阳,一阵雷声过后,大雨倾盆而下。
“快!快把桶拿过来!”不远处传来的叫唤声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有力,一对年轻夫妇迅速从家里搬来一切可以盛水的器具,在家门口一字排开。不一会儿工夫,他们家的这些盆盆罐罐都接上了一大截雨水。
这对年轻夫妇叫李华和张丽,是从甘肃来义乌的务工人员。快两年了,他们一直居住在义乌市区的孝子祠社区。他们告诉笔者,这是义乌的一个“节水社区”,社区不仅教他们这样节水,还要求每个居民尽量多接一些雨水,所以一下雨,他们赶紧拿出器皿来接水,已经成习惯了。
将要过去的一周是“世界水周”。当淡水成为地球上日益稀缺的资源,被列入一些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普通百姓又是怎样理解和使用这一“生命之源”的呢?由此我们走进义乌的这个节水社区,体验他们的“节水生活”。
居民家里的“水循环系统”
“我一家三口,一年的水费才80元!”
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2.6元一吨的水,一人一年才用10吨水?但是,当她拿出白纸黑字的账单时,发现还真是那么回事:一月份,用水量1850升,水费4.81元;二月份,用水量2562升,水费6.7元……
这本账本的主人就是黄文先大妈,大家都称她是社区的“节水明星”。对于大家授予的称号,黄大妈只是淡淡一笑:“我可不是什么明星,我节水全靠那四大法宝了。”
黄大妈所指的四大法宝就是摆放在家中不同位置的4个大小不一的水桶。她告诉笔者,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水桶,它们各个都可以派上不同的用场,用处可大了。
黄大妈家的门前种着一片花草,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好看。“知道我是用什么浇灌这些植物的吗?”黄大妈边说边指着门前的那只水桶,“用我家的淘米水浇的,营养好,长得也好呢。”
在厨房里,水槽下原有的下水管道被卸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桶。黄大妈蹲着向笔者比划:早上刷牙洗脸,中午做饭洗菜用过的水,统统都通过这个塑料袋流到水桶里。这些水比较干净,是用来搞家庭卫生用的。
洗衣服的水白白倒掉是最可惜的。黄大妈也要把它们进行分类收集:头道泡沫多的水用来冲洗厕所,漂洗的水比较干净,则用来洗拖把、洗抹布。
除了巧妙地运用水桶节水外,黄大妈还自己总结了一些经验。为了节约洗碗水,她曾经买过一个节水龙头,但效果不理想。后来她就将水龙头开至原有出水量的三分之一,绵绵细水流淌,既能把碗洗干净,又节约用水。
洗碗时,黄大妈先用滴有洗洁精的抹布,将所有要洗的碗筷全部抹上一遍,然后集中一起冲洗。“这比单只碗轮流冲洗要节省多了。”
“我们是义乌市命名的‘节水社区’,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节水窍门。”社区负责人对我们说。在孝子祠社区,没有居民会把废水直接倒掉的,都要反复利用几次后才排掉。所以,在这里,多数家庭都像黄大妈一样,有一套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义乌缺水,一滴水都不能浪费咯。”黄大妈说,老太婆了,做不了大事情,不怕麻烦多节约点水,也算是对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