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8日浙大玉泉校区医院的主管护师潘尚玉捐赠角膜和遗体,从而成为我省完全按正常程序捐赠角膜的第一人,到8月23日在杭打工的“抗癌明星”卢女士捐赠角膜和遗体,再到今天报道的主人公金先华老人,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杭城就先后出现了三例身后无偿捐献角膜、遗体的事例。我们在感动之余深感欣慰:对于遗体捐赠,人们在慢慢地了解并开始接受。
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的老飞行员,因为他曾在一次试飞中因飞机突然爆炸而致残,但却奇迹般地生还。前天深夜,这位老人因病在省中医院去世,老人生前有个愿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昨天上午,老人的子女毅然把老人的角膜和遗体分别捐赠给了省人民医院和浙大医学院。
突然去世未及办捐献手续
在省中医院,记者看到,这位曾经搏击长空的英雄,如今已安然地躺在医院太平间。而照片中的金先华老人,看上去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一点也看不出已经73岁高龄且患病多年。
前天晚上8点多,老人还在病房里跟医生护士聊天;但11点左右,老人突然感到胸闷气急,一测心率,200次/分钟!病情急转直下,5分钟后,老人的心率就开始下降,渐渐地,血压也测不到了,血氧饱和明显下降。11点40分,虽经全力抢救,老人还是告别了人世。
老人的儿子金启焕先生告诉记者,就在父亲去世前一个星期,他还叮嘱一定要在自己去世后把角膜和遗体都捐掉,追悼会也不要开了。但因老人走得太突然,所有关于角膜、遗体捐献的手续都还没来得及办,“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把父亲的遗愿完成好。”昨天上午8点多,金启焕就来到医院,在省中医院肿瘤科医生的帮助下,开始联系角膜和遗体接收事宜。
昨天,看着老人的角膜顺利被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取下又带走,遗体则安然躺在浙大医学院的车上缓缓驶出医院,也许是因为不想让眼泪夺眶而出,金启焕忍不住抬头仰望天空,仿佛看到父亲曾经飞翔过的那片蓝天,爱心仍在上空飞扬。
鲜红证书见证老人的爱心
回顾老人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1949年,金老先生响应国家号召入伍;50年代初,老人成为飞行员。1954年,金先华培训“毕业”后才飞行了30多个小时,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因为一次事故离开了他眷恋的天空。那是一次普通的试飞,飞机已经降落在跑道上,可突然飞机失火、爆炸,在后驾驶座的金先华被救出后,性命虽然保住了,但却因全身大面积烧伤而昏迷了整整20多天。
痊愈后,老人毅然把他的“军人残疾证”捐给了国家,本来凭“军人残疾症”每个月都可领到一定的补贴,可老人说自己有工作,能养活自己,他要让这笔钱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而在走向生命的终点时,老人又用捐赠遗体这一充满爱心的行动,为自己的生命旅程抹上了浓重的一笔。“为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事业无偿捐献遗体光荣”“无偿捐献角膜,奉献盲人光明”两本鲜红的证书见证了老人的爱心。
遗体捐献已越来越被接受
昨天上午,我省捐赠角膜志愿者001号朱强荣老人也特地赶到省中医院,朱老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我省第一名“角膜劝捐员”。
他感慨地告诉记者,角膜劝捐工作非常不容易,他经常在各大医院来回奔波,以前甚至还有人把他当作贩卖器官的贩子。“所幸现在理解的人越来越多了,并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了这个让别人重见光明的行列。”他说,今年到目前为止,仅在朱老处登记要捐献角膜的人就已经有81位了,这还不包括浙医二院省角膜库的统计。
当朱老把证书颁给我省今年082号角膜捐赠者金先华老人的儿子后,朱老动情地说:“我要代表所有的盲人朋友谢谢这些好心人,也谢谢他们的家属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