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们就像一群小候鸟,父母远在他乡打工,他们却留在自己的家乡上学,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只在夏日里千里迢迢飞来我们这个城市,栖息在父母的身边。这也是一年中他们和父母相处最长的日子。等到秋天来临,他们又要告别父母,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新的学期。
记者出差途中,遇到了一群回家的孩子。他们带着满心的依恋满脸的不舍,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孩子们离别的眼泪给本来就充满离愁的车站增添了些许伤感。
旅程
回乡的孩子挤满车站
8月26日上午9点半,杭州火车城站已经满是候车的旅客。记者乘坐的是10点半从杭州开往贵阳方向的1515次列车。候车时记者发现,同车乘客中,差不多有1/3是孩子。他们在狭小的走道里追跑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11岁小姑娘陈舒婷没有像周围的小男孩一样跑来跑去,而是抱着妹妹,安静地站在父母的身边,一声不吭。
“别难过了,乖女儿,过年时候我们就又能见面了!”看着女儿的眼泪快要下来了,陈舒婷的父亲连忙安慰。可是这一句安慰,让陈舒婷终于忍不住,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陈舒婷是湖南娄底人,开学读六年级,她的父母在杭州打工,为人打制金银首饰,她五岁的妹妹和父母一起在杭州生活。由于在杭州读书费用太高,陈舒婷一直在老家上学,每年暑假来杭州与亲人相会。等两年后妹妹到了上学的年纪,也要回老家去读书。
杭州到贵阳的1515次列车,经过的江西、湖南、贵州三个省,都有大批民工在杭州打工,许多孩子留在老家的学校上学。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留守儿童”。7月初学校放暑假,大批的留守孩子在年长亲友的带领下来杭州与父母相聚。如今开学在即,与父母短暂相聚的孩子要回家了。
过了10点,候车大厅人满为患,孩子们被大人叫到身边,排着队准备上车。父母们抓紧这最后的时间,拉着孩子的手千叮万嘱。父母把自称是大孩子的陈舒婷托付给两个老乡照看。
火车晚点孩子们一阵欢呼
眼看离开车时间越来越近,候车室里充满了离别的伤感。这时,车站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个消息:列车晚点。
这本来是一个很让人沮丧的消息,却迎来了一阵欢呼,当然,这欢呼声是孩子们发出来的。
“我知道无论如何我今天都要离开爸爸妈妈回娄底去了,但是,能在他们身边多呆一分钟,我也会很高兴的。”陈舒婷这样对记者说。
工作人员把1515次列车的旅客们安排到了火车站的二楼候车室。孩子们又像一个小时前那样,跑来跑去,大声喊叫,看不出一点忧愁。几乎没有人对晚点的列车发出抱怨,大人们安心地陪着孩子等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下午两点,有人探来消息,列车可能要到晚上九点或十点才可能开。从火车站的工作人员那儿证实了这个消息后,大家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
“还有这么长时间呢,我们干脆再陪孩子玩玩,明年孩子就要读初中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再来杭州玩呢!”陈舒婷的父亲说。
就这样,陈舒婷一家四口走出了火车站,去了西湖边,与他们一起走的,还有同样来自娄底的张宇娟、邓皓和他们的父母。
就这样,乘坐这趟火车的孩子们,又多了小半天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分别时刻响起伤心的哭声
尽管希望火车能够晚点再开,希望可以一直呆在爸爸妈妈身边,但是,分别的那一刻还是来了。
晚上10点半,在距正常开车时间12个小时以后,旅客们开始检票进站了。
站台上响起了哭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紧紧地抓住爸爸的手,说什么也不愿意上车。他旁边的一位小女孩干脆嚎啕大哭。陈舒婷紧紧拉着妹妹的手,眼睛看着爸爸妈妈,一步一挪地走到车厢门口,停下了。她也不想上车。
好不容易才被爸爸妈妈“哄”上车,陈舒婷把脸紧紧地贴在玻璃上,看着窗外的父母。泪水在脸上肆无忌惮地流淌。
一声汽笛,火车开了,孩子们齐齐地盯着玻璃窗,边哭边向爸爸妈妈招手。站台很快就被抛在了后面,父母的身影看不见了。
这些回家的孩子中,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基本上是独自回家,年纪小一点的,有些会有亲人陪同。经济状况好一些、买票较早的外来务工者能够给自己的孩子买一张卧铺票,经济状况较差或者没买到卧铺票的父母,只能让自己的孩子坐在硬座车厢内,经历10多个小时的辛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