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提醒,当事人在拨打120出现问题时,也需要具备展开自救的头脑。浙江省卫生厅表示,下半年将在全省11个地市分别进行急救的知识演练,向老百姓介绍和演示一些常见的急救小常识。让更多的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尽量以最佳方式和最快速度进行自救。
上海专业医疗律师刘晔对媒体表示,120医疗急救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应该“随叫随到”。在没有相关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约定俗成的惯例就是法律。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有明确的规定。但类似的事故要判定是否由120医疗急救中心承担责任,还需要中华医学会当地分会对事故本身进行因果关系的鉴定,如果延误急救并不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只需承担行政责任,反之,则要对死亡事件本身负责。死者黄开荣的家属则暂时不打算通过法律途径去追究责任。他的儿子对媒体表示,他们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打官司,赔偿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父亲辛苦了一辈子,生前不能好好地孝敬他,死后我也不想让他的尸体被解剖。
“救命通道”何时畅通无阻?
死者的家属放弃了追究,但此事暴露出的“120”急救系统“软肋”却不容忽视。据了解,温州的120急救通道“堵塞”事件并非孤例。据媒体报道,7月22日凌晨,家住杭州的顾先生母亲在余杭亲戚家突然感到心慌气急、身体不适。情况紧急,亲戚马上拨打了余杭120,当时值班的接线员也记下了老人亲戚家的家庭住址和电话。但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顾先生母亲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120的急救车才赶到将老人送到了余杭塘栖中医院。院方虽然全力抢救,但终因延误时间过长,老人还是离开了人世。而设在余杭塘栖中医院的120急救中心,距离病人病发地点不到5分钟车程。
省内一些城市的“120”急救不畅的严重情况,已引起浙江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就120急救中心出勤慢以及电话线路不通等事件发出通知,对各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据了解,被人们寄予厚望的“120”急救系统面临不少现实困难。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徐伟伟表示,120急救中心是一个自收自支的单位,不是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虽然在出勤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这些费用都很难维持急救中心的生存和发展。湖州就出现了急救中心难以为继的状况。同时,急救中心还面临着人才缺失的情况,高素质的人不愿意到急救中心。中心的待遇差,医疗技能也不可能及时提高。于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缺失。
温州市急救中心主任王显松说,温州市120上半年接到的报警电话有近10万次,而接警人员只有6人,压力很大。与此同时,有效接警少,90-95%的报警属无效接警,120急救车的空跑率也高达25%。
据介绍,针对120装备缺乏、人才缺失等困难,浙江省卫生厅已于8月28日召开“强化120管理”的全省会议并起草相关文件。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徐伟伟表示,“我们将严格规范管理、完善配置、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120’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