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3:28:1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

  ——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基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发展新格局;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占农产品比重达到90%以上,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新路子。

  ——培育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人口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致富门路拓宽,使县城和“中心镇”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农村企业和人口的集聚中心、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依托;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0%左右,新转移农业劳动力200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20%以下,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其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达到80%左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

  ——建设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和创造最佳人居环境的要求,重点搞好县域村镇布局规划,使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配套,成为农村人口的集中居住地;全省60%以上的村庄得到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得到全面改观,建成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拓展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健全以区域城镇为依托,城乡衔接、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广电、通讯、商品连锁、金融保险、就业保障、科技普及、文化基础、卫生体育、应急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网络覆盖到所有的中心村,让农民享受到便利、安全、高效、多样的公共服务。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顺应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意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陈规陋习,倡导科学的消费方式,养成文明的生活习俗,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以下,使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安宁舒适、邻里关系和睦亲近、生活方式文明健康。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民俗文化和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建有符合标准的公共文化设施,乡镇建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中心村建有适合群众需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下乡形成制度和氛围。

  ——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树立体现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普遍加强,封建迷信、黄赌毒和邪教等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的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造就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水平,着力增强科技、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农村劳动力逐步做到先培训后转移,农村后备劳动力普遍接受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法治观念、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转移就业的农民掌握专业技能,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

  ——健全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和基层组织运行机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巩固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切实增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治村基本达标率达到7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建立城乡协调的发展体制。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新制度新体制基本建立,城乡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并取得显著成效,土地管理制度、社区股份合作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五)全面实施“强龙兴农工程”。以推进农户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企业化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着力培育百万农业专业大户和1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建成一批区域化布局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加强对农业大户的职业技能培训,使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民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从2006年秋季起,对就读省内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专业类的本省学生实行免交学杂费,对学业优秀的给予奖学金,鼓励毕业后兴办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订单农业的预购定金。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愿、依法、有偿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改造提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

  (六)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完善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面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重点支持发展优质高值、绿色安全农产品,做大做强具有浙江优势的优质粮油、蔬菜瓜类、干鲜水果、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竹木产业、花卉苗木、特色畜禽、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培育集中连片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形成浙北浙东沿海平原、浙中盆地丘陵、浙西北浙西南山区和滨海岛屿四大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区块。重点培育都市型农业、外向型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种子种苗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对不破坏耕作层的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和农业生产配套用房的用地视作农业用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设施农业基地、环保型的畜牧养殖基地和标准养殖渔塘。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和知名品牌保护,努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七)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调控能力。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全面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实现降本增效,推进机制创新,促进规模经营,制止耕地抛荒,稳定粮食生产和购销政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加强省际粮食产销合作,改造提升一批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培育发展粮食物流中心,切实增强粮食流通能力。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增强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乡风文明千村行

·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06-06-10
·浙工大全面参与丽水新农村建设 2006-06-07
·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 “穷村”也能有作为 2006-06-06
·建设新农村 改变人居环境村貌焕然一新[组图] 2006-06-02
·省政协港澳华侨委员:加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2006-06-0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