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3:28:1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七、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十六)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补助标准,扩大培训补助范围,全面完成1000万人培训任务。扶持建设一批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区域性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加强以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适应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趋势,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注重提高培训质量,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切实提高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机制,督促企业承担起对在岗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职责。积极探索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转移就业农民掌握专门技术。

  (十七)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现代农民素质建设的重大战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覆盖面,努力使未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农民子女普遍接受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扶贫助学行动计划”,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免收学杂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学校、函授教育、网络教育、乡镇成人学校等作用,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逐步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普遍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实施新家庭计划,倡导生育文明。深入开展以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扶贫助残、见义勇为,诚信友爱、宽容谦让,自强自立、和衷共济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加强农村殡葬管理,推进“绿色殡葬”工作。

  八、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十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和城市带动力度,加快农村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流通网等基础设施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完成5800公里乡道砂石路面硬化,建设改造通村公路3.25万公里,加快农村客运站、停靠站建设,实现乡(镇)道路路面全面硬化,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8%,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5%。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公路良好运行。加快农村渡口改造和撤渡建桥(路)的步伐。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陆岛交通一体化步伐。扩大城镇区域集中供水的覆盖范围,每年新增覆盖农村人口100万。继续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改善1000万农民饮用水条件,平原地区普遍做到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入力度,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县、镇(乡)、村建设。对欠发达地区县级供电企业实行趸售电价机制,提高其建设农村电网的融资能力。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进村入户。推进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

  (二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建设覆盖广泛、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管理规范方便有效、与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政府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探索建立转产转业渔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照个人养老储蓄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当补贴的原则,加快建立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深化完善农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最低标准,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联动增长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的差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巩固在80%以上。加快构建农村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健全服务网络。采取新建、改造、修缮、置换、配租等方式,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慈善基金和福利彩票收入向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倾斜。

  (二十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把农村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标准化建设,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15年教育。落实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2006年秋季起,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实行全额转移支付。全面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四项工程”。建立完善城镇优秀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制度。进一步巩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

  (二十二)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按照让农民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要求,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都达到90%以上;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免费提供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体检档案;逐步提高农民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率和门诊医疗费用报销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的大病救助问题。改革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每个乡镇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中心村要有一个村卫生室。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施和装备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师培训。实施城市优秀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年从省、市、县级主要医疗机构选派骨干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

  (二十三)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研究制定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浙江省文化阵地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建成适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创作一批充分体现农村生活的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文艺精品。各级都要组织开展农村群众性文艺汇演和串乡演出活动,积极开展“文艺演出直通车”、“万场电影”、“万场演出”下农村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实施农村文化队伍分级培训计划,切实提高素质。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广播全覆盖,确保“村村通”。鼓励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普查和抢救工作。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发展农村特色文化。鼓励和支持农民兴办文化产业。深入实施农民小康健身工程,按照布局合理原则,在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一批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有针对性地培训乡村体育骨干,切实改善农村体育活动条件。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乡风文明千村行

·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06-06-10
·浙工大全面参与丽水新农村建设 2006-06-07
·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 “穷村”也能有作为 2006-06-06
·建设新农村 改变人居环境村貌焕然一新[组图] 2006-06-02
·省政协港澳华侨委员:加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2006-06-0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