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主持人:我们来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首先建立在正确的理解下,正确的理解长征精神,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请张教授结合您的专业从党史的角度跟我们谈一谈中国的长征到底伟大在什么地方?因为我们都说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而且很多国外友人都非常的赞扬,长征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能不能请您从党史的角度给我们谈一些。
张继昌:有关长征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长征它有它特殊的意义,长征特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大的背景,它不是我们逐步建立的,而是在中国革命遭受失败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一次战略性的大转移。这次战略转移它最终要到达哪里,中间会遇到哪些艰难情况,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预料到的。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长征确确实实就像毛泽东所说的一样,是人类历史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是历史的第一次。今天我们说的长征,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说要走两万五千里,一共走两年的时间。一开始的时候遭受了失败,如果没有战略上的转移,中国革命可能真的失败。我们一开始还是想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入边境,和我们的军团去回师,在渡过湘江之后红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从开始的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两千多人,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原来的战略方针就可能遭受全军覆没。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来,要改变路线,这样就避免了全军覆没。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停留在黔北,后来遵义会议召开了,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中央集体,希望把我们消灭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做了战略的调整,进行了游击。
张继昌:后来通过毛泽东亲自指挥,摆脱了国民党围军堵截,在四川会师,这时候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在四川这一代打游击还是怎么样呢?寻找中国革命新的发展机遇,当时中央内部有不同的意见,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央新的领导集体这时候因为川西边境这一代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是少数民族居住区,红军在这里居留很困难,寄养也是问题,因为一出发的时候是八万多人,锐减到一万多人,而陕甘地区,这个地区比较大,物产也比较丰富,而且都是汉族居住区,另外陕甘地区也接近华北,那么对具体情况分析了以后,最后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时候也发生了分歧,就是张国涛提出的,后来中央集体领导斗争,同意了路线。在中间又发生了一些问题,当时长张国涛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这个情况下,从历史来看,两进回师以后有内部团结的问题,另外张国涛是个人得问题,在私下里另外搞一套,抵制中央领导集体。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集体领导的红军单独北上,后来到达了陕北,一方面来说就结束了长征。我们通常说的一年只有365天,从整个来看是包括1、2、4三个方面军的长征,包括前期两个先遣队,就是在1934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有一支北上的先遣队,主要是为了吸引国民党的主力,掩护红军到达甘陕回师。另外大家都知道就是红二五军,从河南出发到达陕北。在一方面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张国涛夹持军队,实行了错误的路线,造成了最大的损失,后来在中央一再坚持都是之下,加上后来二方面军团和四军回师以后,在坚决的斗争之下,最后张国涛被迫放弃,这样就结束了长征。所以说长征从整体来看它是历时两年的时间。
主持人:我觉得长征可以说在当时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我们长征确实又完成了。
张继昌:如果现在我们回顾长征的历史,为我们当时的这些前辈们、这些先烈们的精神所感动,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完成这样一个壮举,一方面是国民党的围军堵截,另一方面我们实行战略转移,爬雪山,过草地,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粮食。我今天早上还在看60周年长征纪事的丛书,其中就讲一个战士为了寻找粮食,在粪便里面去抛,就是牦牛吃过没有消化的青稞,然后把它拿来清洗,清洗的直到没有粪便的气味再吃。而且在过草地的时候,因为当时没有粮食,主要靠野菜,甚至要靠野草,有一些野菜我们是没有尝过的,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毒,所以这个困难最初我们根本没有想到。
主持人:刚才也提到了,在别的国家也有战略的转移。但是我们长征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一次,有我们的特质所在,那您认为我们长征的特质是什么?
张继昌:就是我们不是主动进攻性的长征,而是在中国革命遭受局部失败的情况下,我们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的转移,是这么一次长征,而且从行程来看两万五千里,前后历时两年时间,这确实是第一次。
长征对于年轻人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
主持人:回到我们这次活动上来,我想请赵书记谈一谈,您认为我们现在进行的长征创意活动希望最终收获什么?
赵一德:我们开展这项创意实践活动,大的方面出发点有两个。一个真正在青少年当中能够更好的了解长征,理解长征的精神;另外一方面也通过这次创意实践大赛,能够为加强和提高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一些方式方法上的一些借鉴,也就是使青少年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从整个大赛的情况看,我们这几个方面的目的都正在实现。比如第一,让广大青少年更加全面的了解长征的历程,在了解长征历程、知识、环境状况的过程当中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刚才我听了我们杨总和张教授一番的解说,我自己又一次受到了教育,这就叫做长学长新。长征是一部教科书,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永远读不完的一部教科书,这部教科书不仅教给大家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大家做人的道理;第二是更好的实践长征精神,让广大青少年把长征的精神能内化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刚才杨总阐述了长征的精神,我想对今天体制建设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尤其重要,尤其值得弘扬。比如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建立过程当中的考验,还有西化分化这些图谋,都需要我们能够更好的、更加自觉的实现长征精神,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能正确对待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命运的问题。在前无古人的情况下,能够战胜困难,克服困难,不管往前走,走出一条符合我们中国实际的改革发展的路子。刚才杨总说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跟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第三,更好的实践长征精神,也就是能够通过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弘扬,体现到本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更好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当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三个方面我们设计这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整个大赛活动的进展过程当中逐渐的显现出来。当然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梳理,进一步落实,能够使我们的创意真正体现在实际效果中。
主持人: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的年轻人和当年进行长征的年轻人,无论是成长的经历还是生产的环境,以及思想观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您认为两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应该学习那个年代年轻人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呢?
赵一德: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和长征时代的年轻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我们两代年轻人之间,在做人、做事、对待国家、对待民族的利益上,这一点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有高尚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不怕困难的精神,为党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些都是一样的。如何做道德品质、素质高尚的人,如何做符合社会、国家、民族要求的事,这些本质问题上是一致的。所以过去这一代年轻人更多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怎么样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甚至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中,同样需要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使自己的成长能够跟祖国和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这一切需要当代青年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