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成“留守儿童”感觉“被遗弃”
由广东省妇女研究中心完成的《广东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与教育对策》的研究报告指出,接近一成“留守儿童”曾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六成半在外工作的父母平均一年在家不到10天。
63.6%儿童在隔代教育中成长
据悉,由于父母外出流动到其它地区工作,因此,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报告显示,在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构成比例中,由爷爷、奶奶、外公或外婆带的占了63.6%,住在学校的占12.3%,其他亲戚带的占9.8%,自己生活的也占去5.9%。评价系统指出,由于祖辈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只能管好孩子的温饱。同时,祖辈与儿童之间也更容易产生代沟,缺乏深度沟通,导致监护职责的浅层化。
与此相对的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甚少,同时在有限的交流中,内容多为学习成绩和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沟通则基本没有。调查发现,有36.7%的孩子从未到过父母工作地,有8.2%的父母几乎从不打电话或写信给孩子,21.4%的父母与孩子联系每月不足一次。
近七成“留守儿童”每天都想爸爸妈妈
调查报告称,由于常年在外地流动工作,“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家时间极短,造成了这些孩子“亲情饥渴”。据了解,父母平均一年回家两次或以下的超过三成,同时,平均一年在家住“5天及以下”、“10天及以下”的父母分别占45%和65%。
长期与父母分离,近七成儿童表示自己“每天都想爸爸妈妈”或“经常想”。而像希望父母“为自己过生日”、“买书”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简单而平常事情,分别被18.4%、22.2%的“留守儿童”视作最大心愿。
“留守子女与父母的分离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得不到满足,往往只有50%的人可以健康成长。”参与调研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因此,许多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负面的心理和感受。”她透露,有近一成的孩子有过“被遗弃”的感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的占了近两成,而有极端行为倾向的比例虽然不大,如“想离家出走”占1.9%,“觉得生活没意思,想自杀”的占1.3%等,但因其后果严重,而特别值得重视。
建议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针对调研结果,广东省妇女研究中心认为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在人文关怀,在制度保障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该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学校可制定有关制度,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爱。如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跟踪观察、记录;组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结对子”,学习生活上有所照应;设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改革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纳入城市教育整体布局和规划中,为“留守儿童”到父母工作地就学创造条件。“如减免公办教育对非本地户口学生的额外收费,发展民办教育,降低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就学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