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2000万留守儿童是三农问题显象
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1:20:1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相对城市孩子,农村“留守”孩子家庭环节缺失,这种缺失使青少年人格发育不健全,隔代抚养教育容易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有没有父母在身边大不一样。

  当我们为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而深鞠热泪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背后孤苦伶仃的子女;当我们为城市孩子的权益奔走呼告时,却不经意间疏远了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达2000万,数字可谓不惊人,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表面上看,这是留守孩子家庭环节的缺失,实际上则是“三农”问题的另一种显象。

  试问,哪家父母不喜欢儿女绕膝?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施爱?但是,农民在城镇务工时却不得不抛妻离子。原因自然简单,农民工在城里打工,只能扮演“外乡人”的角色,他们始终难以成为市民一族,因为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横亘在面前,这是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只能仰望却无法跨越。社科院学者陆学艺认为,取消户籍差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只有放开户籍制度才能减少农民。诚然,尽管农民工为城市发展抛尽血汗,但因为始终无法洗刷农民身份的胎记,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市民,更遑论把子女接到城里,享受天伦之乐。

  留守儿童在农村无法接受优质教育,那就随同父母到城里接受教育吧。然而,这只是不切实际的笑谈。《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北京的300万流动人口中,6—14岁的儿童占3.6%,达10万人,而其入学率仅为12.5%,还有87.5%的孩子望“校”兴叹。难道他们拒绝教育吗?不,是高额的教育费用使他们望而却步。多年以来,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制度,断送了多少孩子的上学梦?又加剧了多少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这无从统计,想必数字惊人。难怪学者宋林飞屡屡呼吁;建议城市教育部门把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真正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不能误人子弟,要对下一代负责。然而,呼吁何时才能成为现实,尚不得而知。

  其实,我国农民自古具有安土观念,倘若在农村就能衣食无忧,他们自然不愿不背井离乡,因此就淡化农村儿童留守现象。按照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所说,农民收入存在三大特点:绝对额比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收入在地区之间很不平衡。试问,在这种情势下,农民又怎能安于固守农村?对此有识之士给出良策,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之策还在于从法律上加以保障农民的权益。正如农民企业家孙大午建议,首先要出台《临时乡村法》,(允许)农民自主自愿地选择,自己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如果只让农民种地,改变不了农民收入少的问题,改变不了农民穷的命运”。只有农民在农村收入有保障,他们的子女才不会饱受离散之苦。

  2000万留守儿童不能成为盲区,否则贻患无穷,但改变这种现状不能“头疼医疼”,从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顽症入手,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王石川  编辑: 徐晓峰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