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留守儿童大型调研纪实
至今,留守儿童作为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制度性孤儿”,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虽然他们隅居在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对将来社会的影响呢?他们的父母一方面到城里打拼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子女带进城市,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存和生活,外出务工人员不能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轻易离开城市,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却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个长期飘忽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
一、 概述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他们的生活、学习、教育、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将来,留守儿童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发展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环节,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浙江的农村,这群孩子的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爸爸妈妈:你们都在外地,一去就得半年多,甚至好几年。我很想你们,有时梦到你们,就喊。爷爷听到我喊,就说爸妈狠心。不过我知道爸爸妈妈全是为了我,在外地劳碌……”这是一个留守孩子写给父母的信。
2006年的7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关爱的夏天。浙江万里学院人文教育踏着坚实的步伐一路走来,将关切的目光由外来务工青年、民工子弟转向农村留守儿童。对那些留守儿童,我们除了倾听,更加感到一种责任——用什么方式,给他们最现实的帮助?于是,浙江万里学院18支“守望蓝天——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暑期社会实践队共350名学生奔赴浙江省11个市开展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大型调研活动,他们走遍了个108个行政村,采访了365名留守儿童、360名监护人、110名村干部。全面了解和研究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并同时开展了近百项帮扶活动,用澄明的心灵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托起一片爱的蓝天,希望通过此行动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以期共同努力形成联动机制,提出应对对策。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万里学院
编辑:
徐晓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