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体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潜入东海觅宝藏 浙东“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启动

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15日 07:19:0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象山渔民打捞上来的文物碎片

  一场海底寻宝的大幕在宁波徐徐拉开,已在浙东海底静卧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沉船,其神秘面纱或将揭开。今年起,国家博物馆将水下考古的重点区域由南海海域移至东海,宁波等浙东沿海的海底考古随之成为“重中之重”。记者获悉,国家博物馆、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已在浙东海域37处沉船可疑点中确定了首批“探宝”对象,入海勘查即将展开。

  浙东的宁波是我国古代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航线通达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东南亚甚至非洲。宁波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是否是主要的始发港口?这次海底发掘很有可能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那段辉煌历史找到有力的佐证。

  雏形>>>

  37点串起海底“藏宝图”

  受国家博物馆的委托,从今年3月份开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展开了陆上调查工作,历经6个月调查,一份浙东“海底藏宝图”初步绘就。

  “这份图上列了37个可能会发现沉船的点,其中14处属于宁波海域,23处属于舟山海域。”宁波市考古研究所、浙东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队副队长傅亦民告诉记者,这37处沉船可疑点的标示汇集了调查人员的无数心血。

  一个沉船可疑点的确定离不开4方面的支撑:物证,即有出水的实物,如瓷器、陶器等以及船板、木构件等;人证,当地老百姓口中流传有沉船的说法;文献中有沉船事件记载;观察环境,看是否位于古航道上或出海口附近,是否属海难事故高发地。

  从3月份开始,调查队的成员采用口碑调查和文献搜集相结合的方法,对浙东沿海可能遗留有沉船的地方进行了细致调查。他们走访了象山港、西沪港、石浦港,以及台州三门湾北部、舟山群岛大部分濒海乡镇。访问了老渔民、潜水员和渔监、渔政、海警、海军、边防派出所等人员,又搜集查阅了地方志、航海志、海事档案、海外交通史、故事传说和民俗风情等。

  为了更有效地锁定沉船目标,根据各方面证据充分与否,考古工作者进一步缩小范围,将37处地点分为重点遗存点和普通遗存点,其中重点共8处。

  步骤>>>

  3沉船点优先探测

  在37处沉船可疑点中,证据最充分的三处成为“优选点”,将率先进行水下探测和探摸。

  第一个优选点是离象山西泽码头不远的某礁附近海域。附近区域的很多渔民证实,他们陆续网捞到的出水器物达数百件之多,器物的样式和时代也惊人的一致。据悉这里以前是暗礁,随着海陆变迁如今已露出海面成为明礁。同时又正处于古代进出象山港的主航道上。专家判断,这里沉没着古代商贸运输船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个优选点位于象山县贤庠镇附近某海域。当地一位姓屠的渔民以前曾捞到过木船板,其他渔船也捞到过类似的木构件。这里风大浪急,据老人们说,沉船应该不下四五只。专家判断,此处属于象山港出海口,同样是事故高发洋面,沉船事实极可能存在。

  第三个优选点在距离石浦港数十海里的某岛附近。20多年前,一位姓蔡的渔民在抛锚时发现带上来青瓦、韩瓶、碗、盘、碟、盏等碎片。“象山的交通志也有沉船的明确记录。”傅亦民说。

 [1] [2]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陈进红 董碧辉  编辑: 傅歆

相关稿件

[9月15日·一天精彩]合租房客厅地灯暗藏摄像头

·镇海仿宋古迹将点缀海上丝绸之路 2006-07-13
·舟山朱家尖的出土古币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 2006-04-10
·甬“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活动[照片两幅] 2005-12-13
·甬“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活动 2005-12-12
·“海上丝绸之路” 揭开申遗序幕 2005-12-1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