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海松 实习生 骆晓磊 摄
《长征组歌》的由来
1964年,肖华将军在西子湖畔养病的时候,写了《长征组歌》,共写了12首。1964年底他找到了北京军区,当时我们歌舞团团长是陈庚,还找到了总政歌舞团的团长,说你们两家开始为《长征组歌》谱曲。
实际上,肖华将军写的时候,是一首曲子12首诗,但是为什么后来变成了10首曲子了呢?因为后两首是抗日的,所以《长征组歌》就成了10首曲子。
到1965年4月份,曲子终于写出来了。我们团四个人到杭州来,肖华将军亲自给他们讲长征这段历史,四个人也哼唱起《长征组歌》来,他们四个人正好唱男低音、男高音、女低音等,四个人一个人唱一个声调,肖华将军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演出的时候,演出的红军都是有红袖章的。关于这个红袖章,还有一个故事。看了演出的红军服装以后,很多老红军提出红军长征时没有戴红袖章。肖华说,长征时有的部队戴过的,绝大部分部队没有戴过。到1965年7月23日,罗瑞卿在看《长征组歌》演出的时候说:“这不是大问题,在舞台上怎么好看怎么来”。于是,在舞台上红军服装上就有红袖章了。
“我的名字叫红五星!”
在我的演艺生涯中,因为主要演出的是《长征组歌》,所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地演出时,遇到老红军,就请他们签字。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遵义的一次签字。
当时,我遇到了一位老红军,90多岁了。我唱完《长征组歌》后,请老红军为我签字,这位老红军说:“我不会写字。”这时候,我特别尴尬。后来老红军就说:“我给你画了一个红五星吧。”于是他就给我画了一个红五星,我问他为什么要画红五星,他说:“红五星就是我的名字。”
五角星象征阳光,也象征我们红军。这么一个老红军,70多年前经历了长征,他把他的革命的理想、信念、感情和名字融入到红五星里,红五星就变成了他的名字。70多年以后,他的这种信念还是这么强烈。当时听了这句话,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真是热泪盈眶啊!他签的红五星我一直珍藏着。
周总理两次看《长征组歌》
1965年的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8月6日,总理第一次看了《长征组歌》。
当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听到第四曲中“敌人弃甲丢烟枪”这一句时,总理就问坐他前面的一个10多岁的女孩:你懂这句歌词吗?小孩说我不懂,总理说,这里说的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他的士兵有两杆枪,一杆是步枪,一杆是烟枪。听到这里,小孩说:“懂了,谢谢总理。”前几年,我到肖华将军家,给他讲总理看《长征组歌》的故事,结果有一个人乐了,原来当时这个女孩正是肖华的女儿。
1965年8月24日,总理再次在人民剧场观看《长征组歌》的演出。总理一个人带着秘书去了,他坐在最后一排。
剧场休息的时候,灯一亮,大家才知道总理来了。演出结束以后,总理非常高兴地走上了舞台,祝贺演出成功。他说《长征组歌》一是革命的,二是民族的,三是大众的。他说,《长征组歌》好学、好唱好记,很容易传播,以后要请我们到人民大会堂,教他唱《长征组歌》,总理亲自提议我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