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是大家或计划探望父辈或作休闲度假的时光,也是众多忙碌的家长有空给孩子买教辅书、给孩子补补偏弱的科目的好时机。于是,购买教辅类图书再次成了家长眼中的要点。但事实证明,目前——
新闻事件:不合格图书有64种
教辅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必需品”,然而9月中旬的消息是,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教辅图书质量检查发现,这类“必需品”的质量情况让人堪忧,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学生成绩的“炸弹”!
此次检查于今年3月~8月期间实施,由新闻出版总署、省级新闻出版局、中央出版单位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整个检查过程分为出版社自查、省局和主管部门抽查、总署抽查和复核、总署对外公布检查结果四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2005年出版的中小学教辅读物(以图书版权页为准),重点检查与教材相配套的同步教辅。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专门组织了20名资深编校专家组成质量检查专家小组,差错数计算方法严格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为依据。
在抽检的790种图书中,不合格图书有64种,占总数的8.1%。而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另一项2006年全国地图类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结果,被检查的70种地图类图书中,不合格的有8种,约占抽查总数的11.4%。
读者见怪不怪
这几天,记者走访了杭州几家正规的书店。对于教辅书的差错,家长学生基本持见怪不怪的态度。而在记者写稿时,这些不合格的图书,还出现在杭州的书店里,令人担忧。
在位于延安路的一家书店,三楼教辅类书籍几乎占据了整层楼。图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高中化学生物、初中竞赛用书、初中助学读物、教参作业本等。每类别又有多家出版社的书籍,花花绿绿的封面简直让人挑花了眼。
在书柜前,聚集了前来给孩子买书的家长,他们是否遇到过教辅图书的质量问题呢?
“有!有!有!”在杭师院工作的朱新雯女士连连点头:“我上次买了三本数学辅导书,居然有三分之一的题目都是一样的!”朱女士还抱怨,有些辅导书的几何图形画得非常不标准,直角三角形变成了锐角三角形,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除此之外,答案印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字小的辅导书可以不去买,纸张差也无所谓,反正用了一学期就扔了,但是内容上的错误实在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发现的。
吴先生是带着儿子一同来买书。他手里拿着《窗边的小豆豆》、《少年儿童笛子教程》等书,却不见教辅类书籍。他表示,儿子所在的育才实验小学并不强行规定学生买书,只会列出参考书单,供不同需求的家长挑选。他说:“我基本都在正规书店买书,儿子好像还没有反映过有质量上的问题。”
郭女士准备国庆节回东阳老家,所以她想挑些辅导书给在老家念初一的女儿看看。对于教辅书上的差错,她显得心平气和:“错误是难免的,可以理解,如果碰到质量上的问题,我会打电话向出版社反映情况。”
在启正中学上初三的马琳、王杨吉两位同学手里都拿着《单元同步测试科学九年级(上)》,她俩说:“有时候会遇到ABC选项上的错误,数字也会印错,标准答案只能做参考。”
两大原因造成质量问题
教材教辅质量一直以来为社会各界关注。那么,教辅质量差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专家分析说,有两大原因造成某些图书质量低下。
陈女士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工作,她对当前教辅图书鱼龙混杂的现象深有体会。她说:“我们出版社严格控制图书质量,对新书进行自查。此外,针对读者反映情况,每一年都会请作者进行修订。”陈女士表示,现在很多出版社出于经济效益上的考虑,为抢进度,压缩出版周期,疏忽了审查、校订工作,在编校人员的配备上也降低了要求,减少编校次数,一些简单的文字、标点差错没有认真清理,许多应全书统一的地方未做技术整理就匆忙付印,造成教辅类图书编校质量上出现许多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出版社图书质量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对教辅图书质量重视不够。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出版社更多关注于经济效益,却对出书的质量有所放松。
第二个非常主要的问题是部分民营书商违规进入教辅出版领域。教辅图书领域利润丰厚,部分书商通过各种方式违规进入牟取利润。由于民营书商对图书出版的各项技术环节缺乏足够深入的把握,一些书商为抢先发行,认为什么人都可以来编写教辅类图书,甚至违规操作,造成不合格教辅图书流入市场。有些出版单位违反出版管理规定,违规操作,合作出书甚至买卖书号,给教辅图书质量埋下祸根。
“由于我们教育出版社投入的成本很高,如果销售量在10万本以下,几乎没多大利润,但总体来说,基本都是这个销售量,只有受欢迎的教辅书,能维持在10万至20万册。”陈女士对不法书商进入教辅出版领域的情况深恶痛绝。她表示,不少书商买来一些辅导用书,东拼西凑成一本书,然后拿去学校推销。由于他们投入成本低,10元一本的书可以4元批发卖,所以导致教辅类用书的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对这种现状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关注自己的品质,把好自己的关。”陈女士最后说道。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的沈先生表示,在我省出版的教辅类书籍总体情况比较好,每年会不定期地进行2~3次的抽查。检验合格线就是万分之一的出错率。
劣质教辅书为何大行其道
教辅类书籍广受欢迎的背后,也反映了教学理念上的问题。在书店,给儿子挑选教辅用书的宋先生表示,自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难度与老课本相比要浅显很多,但是单元测验还是按老一套的来进行,儿子表示考试太难,所以只能买些教辅书给孩子加餐,不至于考试成绩太难看。
对此,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张文军博士认为,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主旨是减轻学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但是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与现实情况会有差距。有些家长对课改理念把握不准,一味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得好学得坏的标准。张文军说:“其实在竞争社会,个人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比单纯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杭州艮山路小学的朱老师表示,一般他们不会推荐学生去买教辅类用书,因为在市面上,每一门科目都有至少十种以上的辅导书、习题集,这种虚假的繁荣,实际上对学生用处并不大,部分甚至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她说,“这种劣质的辅导书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扰乱了现在的素质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