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杭州音像店变迁折射国内唱片业20年变化[图]

www.zjol.com.cn  2006年10月07日 14:31:5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太合麦田公司的宋柯说,李宇春首张专辑销量将于“十一”黄金周后公布,绝不注水,以正视当前唱片业的现状。

  “现在流行乐坛卖来卖去还是只有陶喆、周杰伦、王力宏、蔡依林、S·H·E……这些人的唱片。别的歌手都是垫背的,根本卖不出多少。”音像店陈老板这样对记者说,不过现在他已经转行。与上世纪90年代比起来,杭城音像店已从抢着开,步入慢慢转行的时代。

  “保俶路上的‘音乐快讯’变成了野鱼馆,杭州连锁经营规模最大的‘海天音像’门店全部关了,丽达唱片行转成了玩具店、武林路一家唱片店转成卖服装的……杭州音像业面临着崩溃。”杭州音乐行业的资深人士彭激扬历数杭州音像店的变迁,给这个行业来了一个“绝望”的论断——“崩溃”。

杭州延安路一大型音像制品卖场内顾客稀少。 陶玉其 摄

  音像店:从鼎盛一时到慢慢改行

  早在2001年,杭州音像零售出租店还有上千家。杭州中山北路、武林路上的一些小音像店,当时黄金周期间店主几乎每天要进两三次货,是节日期间最忙碌的老板之一。而现在,据说平均每两个月就会有上规模的唱片店申请注销或项目转营,目前在杭州市工商局登记在案的唱片店,最多只有二十家左右,而1997年却有120多家。

  在彭激扬记忆里,杭州音像行业的黄金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西湖边外文书店一带,很多欧美唱片就是靠那里推荐开来的。外文书店、现代书屋、三联书店、延安路上的浙江音像出版社门市部成了杭州人买唱片的必选之地。

  “那时卖的还是卡带,从6元到9.8元都有。我当时是个歌迷,经常去买唱片。那时流行音乐的‘启蒙’是邓丽君、刘文正、高凌风、齐秦等,接下来是谭咏麟、张国荣这批。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CD开始全面占领音像店货架。刚出来时CD要卖60多元,属于奢侈品一类。盗版也还没现在这么厉害,最多时张信哲的正版唱片一个店一天能卖200多盒。”不过彭激扬这段记忆中的岁月并不漫长,音像店的萧条来得很快。2000年后,盗版之风还没过,网络下载汹涌而来。杭州音像店逐渐凋零,直至最近倒闭、转让和转行的消息不断。

  杭州武林路上的天唱音像店已有十来年历史。记者前晚采访时,一个女孩正走进来问老板,周杰伦《依旧范西特》唱片哪款送签名海报。老板指着女孩说,现在购买唱片的主体是这样的大学生、中学生,年龄大约在25岁以下,还都是伸手一族,买唱片也需要父母赞助。如果没有签名海报等吸引以及对偶像的忠诚度,他们肯定首选网上下载。

  可现在流行乐坛,有这样影响力的歌手并不多,音像店每年进货就在几个知名歌手周围打转,因为其品牌忠诚度高。著名音乐人李海鹰说,华语歌星十几年总是那么几个人,没有几首新歌却能在舞台上站这么久。

  唱片业界:从哀叹到迷惘

  杭州音像店数量急剧下降,和整个唱片业大势完全相同。有人说,目前国内整个唱片业现状,可以用混乱、悲惨和灾难来形容。整个唱片行业也一直处在“郁闷”状态。近5年来,CD唱片的销量一直在下降,迄今下降了四成左右。

  今年9月,唱片业内人士都有些兔死狐悲的哀伤。曾经拥有孙楠、景岗山、高枫等一线歌手的知名唱片公司、星工场公司面临遭查封的窘境。细算起来自2004年起,星工场公司已没有任何作品问世,当年拥有孙楠、景岗山等众多歌手的盛况也荡然无存。星工场公司老总姜泓甚至觉得,所有的内地唱片公司都有可能面临这种崩盘的危险。因为目前在业界真正有专业眼光的人不多,真正做音乐的人也不多,想一夜暴富的人却一大把。

  京文唱片公司品牌总监胡小鹿说:“十年前我们一张欧美音乐新唱片能卖50万张,今天唱片的销售额却以超于10倍的速度递减,我们早已不能依靠单独销售唱片来支撑公司的发展,这是巨大的讽刺和悲哀,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损失。”

  广东中娱唱片公司企宣陈轲前几天到杭州推广公司新专辑时也说了当前唱片业的状况:现在唱片公司签歌手不再轻易签唱片约,一定要把演艺经纪约也签下,才有可能赚钱。唱片已不是唱片公司的主体利润来源,而已演变成一种宣传手段和工具了。因为没有唱片,就没有宣传的话题;没有宣传和媒体曝光率,人气就下降;人气下降,演出和广告就少了。这成了唱片业新的循环生态。影响力取代内容成为最直接的创收手段。据另一家唱片公司透露,他们目前主要业务不再是培养新人和出唱片,大多精力都放在挖掘网络流行歌曲,直接购买版权代理这方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表示对唱片业十分失望的业内人士说,由于资本的关系,一般唱片公司的行销宣传和包装无法塑造出“环球音乐”、“百代”等大公司包装出来的偶像级歌手。于是,大唱片公司的规模效应,使资本更向大型化唱片公司集中。部分歌手的人气宣传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外表越来越花哨,整个音乐产业的创作力却在锐减,更加冲淡了听众的购买欲望。

  “这五年流行乐坛出来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新人新作?为什么以前的老歌还是百听不厌,新歌几个月就被淘汰?这一切只能说明,现在写歌唱歌的没以前那么用心。”在媒体工作的杨小姐也表示最近很少买唱片,因为对目前新歌兴趣不大。对已工作的人群,现在的流行歌曲似乎没有把好他们的脉搏。

 [1] [2]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王玲瑛  编辑: 傅歆

相关稿件
·MP3、手机彩铃…… 传统唱片业遭遇网络音乐挑战 2006-09-05
·杭州网络歌手阳一:手机彩铃已成为唱片业的救星 2005-06-17
·一半以上音像店在卖盗版 2004-08-06
·温州“重典”治音像店 盗版卖百张以上将关门 2004-07-05
·真假难辨 杭州城里正规音像店居然也大卖盗版 2004-07-04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