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日到10日,要喝13场喜酒!这个月工资都不够了,送红包送到手发抖……”在杭州某论坛上,一名网友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引来上千网友跟帖回应。由于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新人结婚扎堆,导致婚宴红包如同“红色炸弹”,轮番引爆,婚宴送礼再次成为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
婚礼扎堆
红色炸弹令人头痛
市民楚洋(化名)“十一”这几天,先后共收到6个婚礼邀请,为此付出了1500元的红包,几乎占了他9月份收入的二分之一。“在替新人感到高兴的同时,每家要送的红包却让我一时无法周转。”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结婚的新人扎堆结婚,份子钱成了许多人头疼的事情。据不久前上海公布的一份对3425名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市民至少收到一张喜帖,62%的市民承认红包支出给自己带来了烦恼,65%的人表示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自己的红包开支。
送礼规矩多
亲疏不同“份子”不等
某公司职员王小姐说,她黄金周要赶3场婚宴:“一个是亲戚,我准备了1000元的红包;一个是关系一般的朋友,至少也要包个200元;还有一个大学里的同寝室姐妹,不知道到底该包多少钱的红包才合‘规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结婚请柬,人们往往会有两大困惑。一是到底该送多少的问题,送多了自己承受不起;送少了又怕新人会不高兴。二是到底送不送的问题,有些新人今天在这个城市明天也许就跑到别处去了,有些则是不熟悉的老同事之类,不去不合适,去又觉得无趣。
一般来说,礼金的多少和与新人的关系密切与否是成正比的,即关系好的就送得多些。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对于份子钱,他的原则是根据不同人,看情况给。比如说,像亲戚和特别要好的朋友,一般给500到1000元;普通同事或者同学,一般给200元左右。
结婚的发愁
收到红包都是“人情债”
新婚不久的宋小姐说,虽然在婚宴中收到了许多红包,但这些红包到头来都是“人情债”,她给记者看了一个名单,上面记录着她结婚时掏“份子钱”人的名字:“这些都是人情,将来人家结婚,你不掏合适吗?”一些新人表示,结婚收到的红包其实是暂时的,因为将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还了。而一位姓李的先生则表示,在他的家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回礼的红包不可以少于收到的红包,不然就不合规矩了。
赴宴的也愁
各种招数逃避“罚单”
如何逃避“红色罚款单”?调查采访发现,除了逃避等传统做法外,一些精明的年轻人通过拼单等方式,力求将“罚款金额”降到最低。
原本是200元到500元一个人的定额,一起派代表合送就成了一个1000元的整数,在某公司担任文员的唐小姐说,这一个月里陆续有三位同事结婚,“开销实在太大了,我刚工作不久,也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出了这个‘歪’点子。”不出席婚礼又怕结婚的同事心里不高兴,大家合送,能省点钱,也能体面一些。
在上海某网站的论坛上,一名叫“猫猫小孩”的网友在网上发出的求援帖称:“国庆收到5张‘红色罚单’,不知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拒绝吗?礼金该送多少啊?”网友的回帖表达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网友runly666说:“借口国庆节出公差,不去。”网友“鼓手Zivan”则写道:“收到请柬不去也要送礼,还不如去呢,要不然还要在家自己烧饭。”记者统计了一下,短短3个小时的跟帖中,与“鼓手Zivan”持相似观点的网友大约占了六成。而部分网友则乐观地表示:“就当为自己存钱,送出去的终究会收回来的。”
专家提醒
送“喜钱”应量力而行
结婚包红包的传统源自汉朝,当时叫‘喜钱’,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新人的祝福。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婚包红包的风俗也在不断变化着。复旦大学社会学家于海认为,年轻人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实红包数量只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并没有真的明文规定过,因此,年轻人给红包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而定。”记者胡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