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年龄学堂”服务老年教育
“高素质的退休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晚年生活的要求不只限于书法、美术等生活艺能的培养,他们需要在未来的生活中实现自己新的价值。在法国,这被称为‘第三年龄学堂’。”
——黄富顺教授
在杭州,高素质的退休老人也是越来越多,有书法、绘画等才艺的老人更是举不胜举,他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艺能方面的培训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更需要扩充技能方面的知识,来实现自己新的价值,却苦于没有这样的渠道。
因此,黄教授提到教育内容转型问题也非常切合杭州的现状,社区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技能类培训,例如法学、经济学、建筑学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据黄教授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全日制大学利用优质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做得非常好,在法国,这被称为“第三年龄学堂”。
老人学点技术减轻子女负担
“通过技能培训的教育项目使老年人获得资格证书,帮助老年人安排好以后的生活,从而减轻他们子女的负担。”
——韩国崇实大学终身教育系主任、教授、留美博士齐永华
齐教授认为安吉社区的“老年学堂”办得非常好,因为她在这些老年人脸上看到了满足的笑容。学唱越剧、学做“丝网花”、学时装表演等等项目都为老年人艺能方面的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齐教授告诉记者,在韩国,因为近几年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他们的社区教育更多的是提供工作信息,开设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技能培训的教育项目使老年人获得资格证书,获得合适的工作,从而减轻子女的负担。目前,韩国正在普及这一做法。
而在杭州,老龄化趋势也在日趋明显,一对子女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老人的情况越来越多,子女的压力明显过重,所以,韩国采取的这一应对措施,对杭州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每个人都能成为老师
“在欧洲的社区教育课堂上,没有老师和学生的概念,老师只是制造环境让大家聚会的人,每个人在某个话题上都可以成为其他人的老师。”
——欧洲成人教育协会秘书长埃利诺·汉斯
埃利诺·汉斯认为,中西方的社区教育其实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不过西方的一些教育模式却不同于中国。例如,在欧洲的社区学院开设一堂计算机课,学生全是混龄的,方便不同年龄的人互相学习,而中国的社区却往往会针对老年人等固定人群设计。
此外,在欧洲的社区教育课堂上,没有老师和学生的概念,老师只是制造环境让大家聚会的人,每个人在某个话题上都可以成为其他人的老师,这种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明显不同。
因此,她建议杭州的社区教育可以开展“伙伴式教育”,用围坐在一起的方式上课。“因为每个成年人背后都有故事和经历是可以拿来共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