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学学生幸福指数调查引出一个令家长困惑的问题
-有钱不等于有爱,富裕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幸福指数反而低
现在的孩子究竟觉得自己幸福吗?昨日,杭州青春中学公布了近日对全校学生展开的一次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总分100分的记载卡,一些学生只得了70多分,而这些得分较低的学生往往在家庭幸福指数这一项上失分较多。
特别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记载卡只有70多分的学生,不少家庭条件富裕,成绩也不错,表面看上去非常快乐,至少在同学们看来应该是非常快乐的孩子。
测试结果出来后,老师立即和这些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们在感到意外的同时,更多的是不理解:家里一直提供最好的条件给他们,他们看上去也很开心,怎么会觉得不幸福呢?
老师们分析,这类家庭状况相对较好的孩子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他们的生活状况又给人造成假象,觉得他们一切顺利,肯定感到幸福。因而这些孩子也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
青春中学的这次调查,让大家再次肯定了一个事实:有钱不等于有爱,最容易让孩子觉得幸福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不是优异的成绩,而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和肯定。
个案一:每个周末和家庭老师一起过
说法:最好的生活不等于最大的幸福
文文(化名)在青春中学念初一,家里条件非常优越,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是班上最好的,最关键的是,在如此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小姑娘的成绩也非常理想,所以,她成了许多同学羡慕的对象。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她理所当然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这一次幸福指数测试,文文在“家人对我的关心”这一项上却打了最低分。这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意外,老师在和她进行沟通后才知道,原来父母给她请了好几个家庭教师,她每个周末几乎都是和家庭老师一起过的。其实,文文的要求真的很简单:“我只是希望周末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哪怕逛逛西湖也可以。”
这样的一个简单要求传递到文文父母那里,他们都觉得很吃惊,还有一些惭愧:“我们一直觉得给她最好的生活就是给她最大的幸福,还以为这样她很快乐,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多和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