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张先生准备到上海游玩,为了乘车投币方便,他出门前换了一把1元硬币塞到旅行包里。“如果杭州的公交IC卡在上海也可以用,那就方便多了。”他说。
手持“交通卡”,畅行长三角——这句已经喊了4年的口号,至今尚未成为现实。但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促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课题研讨会上,有关部门透露,长三角区域内交通卡“相互兼容”将在未来3至5年内全面实现。
一卡通成了“单向、部分通”
长三角“一卡通”的概念诞生于2002年,目标是要在长三角各城市中实现公共交通卡的互通。但4年多时间过去,长三角城市拥有了各自的交通卡系统,城际互通却仍局限于小范围。
据了解,目前实现互通的长三角城市主要有:上海、无锡之间,绍兴、台州和宁波之间,南京和马鞍山之间。此外,上海的交通卡还可以在苏州的公交车和杭州的部分出租车上使用,但苏杭两地的交通卡却不能在上海使用,这属于“单向通”和“部分通”。
长三角地区每天有多少硬币随着旅行者的脚步而流转?这个数字无法统计。但据上海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内的城际日流动人数,去年就达到220万之多。习惯了“潇洒一挥”的长三角人,这时更加渴望公交卡能早日实现互联互通。到2010年世博会召开时,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居民到上海观光人数将大大增加,届时“一卡通”的需求也将更为迫切。
“一卡通”卡在哪里?
“一卡通”卡在了哪里?记者从上海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三角各城市正在使用的公交卡系统有四五套,刷卡系统的技术标准各自不同。例如,上海与无锡用的都是传统的IC卡系统,而南京、苏州、马鞍山用的是先进的CPU卡系统,杭州采用的倒是IC卡系统,但又不同于上海、无锡的IC卡系统。
上海启用公交卡较早,采用的IC卡技术相对低端,由于信息技术是向下兼容的,南京、苏州的刷卡系统可以识别上海的IC卡,但上海的刷卡系统却无法识别南京、苏州先进的CPU卡。这也是上海和苏州之间的只能“单向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