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这里有几个因素,其中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前的人养狗主要是为了陪伴,管管家,我归纳了一下,现在的养狗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精神寄托性、陪伴性、炫耀性、从众性、偏爱性(心理依赖性)、攀比赌博性。
你有杜宾犬,我有萨摩耶,看看谁家的狗更厉害。打个比方,前段时间,电影上热播雪橇犬,不少人就去争抢雪橇犬,这就是很明显的炫耀从众心理。这6种心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养狗人群。
有些人将狗当成自己的陪伴者,我认为精神寄托型、陪伴型是要理解的,要包容的。就像我妈妈80多岁了,但我经常从早上一直忙到夜里11点才休息,没时间探望她。她常常会打个电话给我。我问她,是不是身体不好,是不是药吃完了?她说都不是,因为孤单,她也很需要有人陪伴。
特别是一些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精神上常常会感到很孤独;一些离异者也会买个宠物狗来陪伴,可以跟狗聊天说话,跟狗交流感情。他们把自己的狗当成孩子啊、伴侣啊,感情都比较深,是应该得到大家关爱和理解的。
但是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攀比赌博性,现在还滋生出“斗狗”现象,是很不文明的,扰乱社会秩序。
其实,这种种养狗的心理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的需要。但现在的归结点是什么呢,是应该理性养犬,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去影响他人的生活。
-犬类执法成暴力抗法“重灾区”
记:据了解,犬类执法往往是妨害执法、暴力抗法事件频发的“重灾区”,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执法队员在收捕犬过程中经常遇到抗捕的人,一些人情绪过分激动,完全不配合,甚至发生争执,我认为这种现象属于间歇性失控。
很多养犬人把狗当儿子当亲人的,你突然把他的狗抱走,他首先联想到就是三个画面,首先捕犬者的面目肯定是凶神恶煞的,接下去就是血淋淋的捕狗场面,再接下去就是认为你们会虐待狗。所以不少人能逃则逃,逃不了就抵抗,抵抗不了就耍无赖。
有一次在吴山广场,有位老爷爷不肯让我们把狗带走,我们把狗关在笼子里,他说他也到笼子里,我们就很难办。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好努力地劝阻,讲道理。
记:为啥很多事件当事人总是愿意买你的账?
赵:(笑得很豪爽):我都这么个年龄了,又长了一张大众脸,人家一看我的样子,蛮好亲近的,自然就愿意平息情绪,听我好好说了。
一执法队员被狗咬了17次
记:这样看来,捕犬队员要与群众达成良好沟通,是不是更讲究“技巧”?
赵:相比于上世纪50年代的强行捕杀,现在的执法队员更注重文明执法,尽量和狗主人交涉沟通,希望取得他们的理解。
捕狗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反而在加重,我个人觉得。前几年我们穷追猛打,但是现在倡导的是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也要更注重文明执法,特别是做群众工作,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一味地乱来,要做好宣传、解释、沟通和化解工作。
捕犬队员也很不容易,有一位叫健儿的执法队员被狗咬了17次,咬一次就要打狂犬疫苗,而且一打就是3个月,他血管里的血液都可以做血清了。还有一个叫王伟祥的执法队员也被狗咬过好几次。他们都40多岁了,不但要承受工作的压力,还要承受不知情群众不理解的压力,还有围攻殴打的压力。有些养犬人的亲戚的反应更激烈,这就要求我们要跟周围人也做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