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德森老太太用“困难旅客救助基金”给的钱买了船票,登上前往宁波的客船时,她一个劲地向普陀山客运站工作人员挥手道谢:“谢谢你们,要不然我就没办法回家了。”
自1999年普陀山客运站设立“困难旅客救助基金”以来,王德森已是第102位受到救助的旅客。然而让人尴尬的是,虽然在借钱时客运站都会要求对方回家后能将所借钱款归还,旅客们也都爽快答应。但事实上,这102人中只有4人还了钱。一个让人感受了浓浓温情的“救助基金”,正遭遇一场还款危机。
7年救助102人
10月22日下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走到普陀山客运站工作人员郑晓萍面前,焦急而为难地说:“我身上的钱花完了,回不了家,你们能帮帮我吗?”这位70岁的老太太叫王德森,家在四川,离开普陀山时她身上的钱都花完了。
郑晓萍立即将老太太带到办公室,了解到老太太在宁波有个亲戚,工作人员立即电话联系,随后又从“困难旅客救助基金”里支取了33元,帮老太太买好去宁波的船票,并将她送上了船。就在4天前,家住武汉职工医院宿舍楼的王静也是在“救助基金”的帮助下,乘上了前往上海的客船。
翻开客运站的一本“困难旅客救助基金”账册,上面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救助情况。据统计,成立至今,“救助基金”已经救助了102位陷入困境的旅客,救助金额达1万多元。
仅有4位被救助者还钱
来普陀山的游客中很多是经济并不富裕的老年香客,时不时有人在进香时出手大方,但在离开时连路费都没了。为解游客一时之急,1999年9月,普陀山客运站工作人员捐献2650元,成立了“困难旅客救助基金”。
除了确实因家境困难无法偿还的旅客外,“救助基金”都要求旅客在回家后将救助金归还,以便能救助更多的受困旅客。但记者在基金账册上看到,7年间共有102人受到救助,但只有4人归还了救助金,归还金额不足1000元。
“2003年,一位叫郭涵卿的受助旅客,事后不仅寄还了救助金,还捐了款。但大多数受助人从此没了音讯。”普陀山客运站副站长周素素感到非常无奈。
“救助基金”遭遇尴尬
由于遭遇还款危机,近年来“困难旅客救助基金”一直走得磕磕绊绊。据介绍,基金主要来源就是站里职工的几次捐款。2005年初,基金收到了最大一笔捐款:普陀山佛顶山道慈法师个人捐助2万元。
但周素素认为,尽管目前“救助基金”还能维持运作,可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提高受助旅客的诚信意识,在得到受助后能主动还钱,而且有更多的好心人能加入到这一助人行动中来,基金才能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