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黑龙江省东宁县注意发挥开放优势,以“发展新农业、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环境”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高效新农业。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发展新农业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夯实农村经济基础的重要途径。口岸地区发展新农业,应按照差异竞争、效益优先的原则,整合内外资源,密切产业关联,推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构建国际化大农业。在实践中,东宁县探索出“内建特色基地,外拓多元市场”的农业发展模式,贸工农并举,境内外联动,形成了资源双向利用、产业对接紧密、链条较为完整的外向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壮大特色产业。同时,加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工促农、以贸兴农,推动城乡产业链的配套延伸。
以彰显文明为主题,树立健康新风尚。乡风文明是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树立新风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东宁县利用地处开放前沿的优势,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努力形成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开放特色的良好民风。加强中俄文化交流,创建“百里文明边防线”。深入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四下乡”,活跃城乡文化。以“学科技、塑新风、比致富、美环境、评‘五好’”为主题,引导农民群众提高素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搞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营造管理民主、安定有序的浓厚氛围。
以科教兴农为依托,培育现代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农民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口岸地区培育新农民,应在树立现代意识、提高职业技能、紧跟发展潮流上下功夫。东宁县坚持通过教育培训、激励创业、典型带动等多种举措,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开阔思路,由体力型农民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农民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信息“一站通”,鼓励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代教育网络。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和流通经纪人,着力造就经营创业型、技术推广型、种养加大户型、能工巧匠型和转移输出型五类农村人才。
以促进和谐为宗旨,塑造宜居新环境。构建和谐农村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塑造新环境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对于口岸地区来说,环境建设既应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活条件,又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开放。东宁县围绕建设沿边工贸旅游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生态型发展,稳步推进镇村环境的优化。发挥区位优势,启动建设国家级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强化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有线电视“光缆屯屯通”走在全国前列;巩固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成果,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推广沼气池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初见成效;构筑绿色生态产业走廊,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东宁县委书记)